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 > 劳动者到哪里去确定劳动关系

劳动者到哪里去确定劳动关系

时间:2024-06-13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3740

确立劳动关系的程序和管辖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确立

劳动关系的确立应当首先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劳动争议的管辖权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行使。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的通知

当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可以参考以下凭证来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一)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如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以及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如“工作证”、“服务证”等;(三)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 考勤记录;(五)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工资支付凭证、招用记录和考勤记录的相关凭证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劳动关系的定义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在法律规定下确立的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法律特征

1、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2、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根据《劳动法》第十条规定,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3、劳动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包括外资企业)。根据《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劳动关系的确立和劳动合同

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已经建立了劳动关系但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了劳动合同,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争议的受理

劳动争议的受理主体包括:(1) 中国境内的企业与职工;(2) 个体工商户与学徒、帮工;(3)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本单位的工人及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非工勤人员;(4) 军队、武警部队的机关、事业组织、企业与无军籍的职工;(5) 用人单位与一部分离退休人员及其聘用的离退休人员;(6) 中国境外企业或劳动者与境内劳动者或企业在中国境内签订或履行劳动合同的。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职责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履行以下职责:(一) 聘任、解聘专职或兼职仲裁员;(二) 受理劳动争议案件;(三) 讨论重大或疑难的劳动争议案件;(四) 对仲裁活动进行监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设有办事机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发放工资记录确认劳动关系

    发放工资记录在确认劳动关系中的作用。通过介绍劳动关系确认的条件和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说明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如何成立,以及工资记录的重要性。文章详细阐述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不同依据、适用法律、主体资格、关系性质以及工作实施和责任承

  •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及手续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流程及所需手续。变更投保人需经过原、新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同意,并提供相关文件。对于因原投保人身故等原因变更的,还需提供死亡证明等文件。更正信息时需投保人本人签字。涉及投保人保障责任的险种变更时需填写健康告知书。部分信息变更可通过

  •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特别是在个人承包经营中的劳动关系问题。合法的承包关系中,承包人与所雇劳动者之间是独立的用工关系,与发包人之间并无劳动关系。但如果承包人原系发包人单位职工,则承包行为是双方履行劳动合同的特殊方式,双方劳动关系依然存续。判断劳动

  • 临时工伤亡赔偿标准

    临时工伤亡的赔偿标准,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具体金额和发放条件。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认定的情形以及工伤与公伤的区别。赔偿标准根据职工的工资和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进行计算,适用范围包括普通事业单位职工和

  • 60岁员工签劳务合同的法律依据
  • 私人家教的劳动关系问题
  • 伤残补偿金是否属于遗产继承范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