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规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相关事项。然而,仍然有很多企业冒着支付双倍工资的风险,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不给劳动者缴交社保。一旦劳动者提起仲裁,除非企业否定劳动关系,否则仲裁庭一般都会支持劳动者要求支付双倍工资和补缴社保等。那么作为劳动者一方如何举证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发生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用人单位招用记录、考勤记录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以上是相关法律法规对如何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规定。在实践中,还有很多证据可以用来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例如业务员经手的合同,上面有业务员签字并加盖用人单位公章;劳动者为用人单位办理的一些事物,如为单位办理集团电话业务时,具有劳动者的签字又有单位的公章的协议书;劳动者的名片等。
作为劳动者,只要能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那么用人单位就要承担《劳动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以及补缴从入职之日起的各项社会保险。
工伤认定条件中劳动关系的要求。在认定工伤过程中,劳动关系的确认是重要前提。《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参保单位范围,只有具备劳动关系的职工或个体工商户雇工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劳动关系成立需具备特定情形,未签合同的可通过多种凭证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用人单位承
雇佣合同解除时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当用人单位与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员工解除雇佣合同时,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而对于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如果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
工伤配置辅助康复器具的报销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职工因需要和经鉴定,可安装辅助器具,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认定依据包括工作时间、场所内因工作受伤、患职业病等情形。申请工伤认定需提交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材料不完整需
农民工工伤待遇索赔程序中的难点,即劳动关系确认难、时间长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报告提出加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职权,简化工伤认定程序,将确认劳动关系的仲裁程序改为行政听证程序,以便农民工能够更快地申请工伤认定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