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怀孕初期遇到了生理反应较大的问题,导致她感到力不从心,只好向单位请假。然而,单位人事部门主管表示,长时间的请假是不可行的,因为企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条件进行岗位调换。如果小刘无法适应倒班制的工作,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在与律师事务所沟通时,小刘提到了单位的言下之意,即如果她无法胜任现有岗位,只能主动辞职。虽然这符合法律要求,但实际上小刘并不情愿辞职。她认为这是单位一种解除劳动合同的变相手段。她想知道是否有维权的可能性。
律师告诉记者,他们接到的多数投诉与小刘的情况相似。虽然法律明确规定了一些权益,但由于现实中的问题,这些权益很难得到体现。这也是目前让律师们感到最棘手的问题。
律师还提到了另一个案例,一位女职工在电话中表示自己在一家水产品加工厂工作,这个春节几乎每天都在加班,领导也承诺要给加班工资。然而,实际上工资发放后,根本没有加班工资。律师质疑为什么没有执行“法定节假日加班按职工正常工资的3倍给予补贴”的规定。
律师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现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作为律师,他们有能力帮助职工争取加班工资,但也不排除单位会找出各种理由辞退职工的可能性。
对于涉及妇女权益的纠纷,律师事务所表示将提供专业律师帮助维权。针对孕期妇女遇到的具体问题,律师们建议部分企业可以采取女职工孕早期休息,并给予一定底薪的解决办法,这种做法效果相当不错。然而,在很多中小型企业中并没有具体的待遇。因此,律师建议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制定更详细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妇女权益能够得到实现。
雇佣合同解除时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当用人单位与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员工解除雇佣合同时,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而对于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如果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
依法起诉原单位。女职工怀孕后,需要进行相应的产前检查,需要保证一定的休息时间。若用人单位确实为照顾女职工需要调整岗位,应当在协商一致并保持不影响工资水平的前提下进行。如果用人单位不能有效举证,则依女职工的选择或被判令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被判令支付违法
;失业人员必须办理失业登记,申领流产或计划生育手术补贴的须当月有生育保险缴费;生育津贴以女职工产前或计划生育手术前12个月的生育保险月平均缴费工资为计发基数。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工作,待国务院制定出台相关规定后统一组织实施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拖欠女职工生育津贴的,女职工维权的方法包括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提起民事诉讼等。第七十九条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