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人单位劳动安全设施和劳动卫生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
(2)用人单位违反规定造成职工急性中毒事故或伤亡事故的,应责令制定整改措施,并可按每中毒或重伤或死亡一名劳动者罚款1万元以下的标准处罚;情节严重的,提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停产整顿。
(3)用人单位对发生的急性中毒或伤亡事故隐瞒、拖延不报或谎报的,以及故意破坏或伪造事故现场的,应责令改正,并可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
(4)用人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卫生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应责令改正,并可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
(5)用人单位未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劳动保护设施,或未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定期检查身体的,应责令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
(6)用人单位锅炉压力容器无使用证而运行的,或不进行定期检验的,应责令停止运行或查封设备,并可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7)用人单位锅炉压力容器有事故隐患的,应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的应责令停止运行,收回使用证件,并可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8)用人单位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电梯、客运架空索道、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未进行定期检验或安全认证的,应责令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9)用人单位对劳动安全卫生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事故,造成劳动者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对责任人员比照现行《刑法》第135条的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10)用人单位强令劳动者违章冒险作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责任人员比照现行《刑法》第134条的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违反劳动法的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3种:
(1)行政责任。是指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单位的领导或职工违反劳动法、企业内部劳动规章而引起的在行政上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民事责任。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或双方的约定,而导致其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根据《劳动法》第11条的规定,违反劳动法的民事责任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违反劳动合同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另一种是侵害劳动者或用人单位权利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如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要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要承担赔偿责任等。
(3)刑事责任。是指行为违反了刑法规定,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情节和后果严重,已构成犯罪的人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凡是违反劳动法情节严重,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儿童在暑期是否可以从事短期工作的问题。明确提到童工与暑期工作的区别,强调暑期工作是短期的,通常是针对学生年龄的暑期实习。通常情况下,企业禁止使用童工,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文艺、体育单位,经过批准可以招聘未成年人。其他用人单位招聘未满16周岁的学徒工则视为
疫情期间企业应对职工报酬的处理方式。规定因疫情防控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企业需支付工作报酬;未返回岗位的职工可优先休年假并享受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未能劳动的职工,企业应发放生活费,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未签劳动合同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问题。实际审判实践中,即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只要符合主体资格、适用劳动规章制度、劳动管理、有报酬的劳动、业务的组成部分等条件,劳动关系仍然成立。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包括工资相关、职务身份证明、招聘记录、考勤记录等。劳动
工厂的工作服要劳动者自己购买是不合理的,特别是一些劳动保护的劳动防护用品,应该由用人单位提供,用人单位有保障劳动者安全的责任。第五十三条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