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情况下,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情况下,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而对于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在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情况下,是不得约定试用期的。
需要注意的是,试用期是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的。如果劳动合同只约定了试用期,那么试用期并不成立,该期限将被视为劳动合同期限。
一、约定试用期成为规定试用期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协商一致签订劳动合同。然而,用人单位往往单方面拟订劳动合同的条款,劳动者几乎没有参与商议的权力。虽然劳动法规定了试用期是可以约定的,但实际上几乎没有劳动合同不约定试用期的情况,使得约定型的试用期成为强制性的规定型试用期。
二、试用期不签订劳动合同
有些用人单位只是口头或以其他形式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但并未签订劳动合同。他们认为既然是试用期,就不需要正式签订劳动合同。然而,这违反了劳动法关于试用期同样属于劳动合同期限的规定。当试用期双方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甚至连一份书面约定都没有。
三、单独签订试用期协议
劳动部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八条中规定,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双方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而且试用期应当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因此,单独将试用期的约定从劳动合同中分割出来,是违反劳动法规定的行为。
合同试用期规定的内容。试用期约定需遵循六点规定,包括协商约定、期限限制、计算方式等。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
试用期工资的问题。试用期工资需根据劳动合同来确定,合同中有约定就有有效益工资。试用期的时间长短和次数限制因劳动合同期限而异。不得约定试用期的情况包括完成一定任务的合同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劳动合同。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单位最低档工资或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
被公司正式录用后试用期的时间规定以及转正的条件。根据不同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的时间有所不同。试用期满后,符合要求的员工可以转正。同时,试用期内单位可以解除合同,但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如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违反规章制度等。
劳动者在工作不到三个月后被解雇的情况是否合理。解雇劳动者在试用期并不一定不合理,但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解雇员工。员工离职时应获得相应的报酬,如果劳动者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雇主有权扣除部分工资作为赔偿。同时,签订劳动合同时,公司强制解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