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这两项法规的调整对象是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职工。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指的是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而劳动者是指依法享有劳动权利能力、能独立自主地选择用人单位并建立身份隶属关系、服从用人单位的组织管理、以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的自然人。
根据这个标准,受伤的当事人在实习期间仍然是学生而不是劳动者。因此,实习期间因工作造成的人身伤害无法认定为工伤。
在实践中,对于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造成的人身损害,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我国的法律法规也没有直接明确的规定。
根据校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的本质,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实习生为单位提供一定的劳动,但这只是实际学习的手段之一。
如果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应按照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签订的实习协议进行处理。如果双方没有签订书面的实习协议,可以参照《合同法》中有关技术培训的条款解决。如果按照上述规定或约定仍无法解决实习生实习期间人身损害的问题,可根据《民法通则》和其他法律法规有关过错责任的规定,根据实习人员和实习单位过错的大小来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于学校是否应承担相应责任,需要看实习单位与学校是否就实习生的人身伤害问题签订了相应的实习合同,或者学校在实习的指定与管理过程中是否存在疏忽。
如果双方签订了合同,就按照合同的具体内容执行。如果实习单位与学校之间没有签订具体的合同,就按照侵犯人身损害案件进行处理,可以向实习单位要求赔偿。如果学校在选择实习单位过程中存在过错,则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这种责任被定性为学校疏于管理的责任,即疏于实习安全教育落实之责任。
实习合同的解除权利与责任。单位解除实习合同需满足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违反劳动纪律、失职营私舞弊等条件,并需提前通知劳动者。劳动者解除实习合同需提前通知单位,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试用期内、单位违法等,可随时通知解除。单位在特定情况下可通过裁员解除实习合同
实习期员工被辞退是否合法的问题。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实习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否则违法。文章列举了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多种情形,如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违反规章制度、重大失职等。除此之外,用人单位不得随意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在试
实习期和试用期在劳动合同中的不同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被视为就业,因此实习期没有确定的限制时长。而试用期必须遵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来确定试用期的长短,且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实习期是指在校学
一位实习生在试用期内因为觉得工作没有成就感而提出辞职的情况。作者表达了在这段实习期间的一些感受和经历,包括学到的东西、与同事的相处以及思考后的决定。同时,文章还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的一些规定,说明了试用期双方双向选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