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发生工伤后,无论评定级别高低,或多或少都会对劳动者自身的劳动能力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工作岗位应当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安排。《工伤保险条例》对于职工因工致残的不同等级就劳动关系处理和工作岗位安排问题做出了不同的规定:
1、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
2、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
3、《工伤保险条例》对于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工作安排没有具体规定,但规定劳动合同可以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因此,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因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无需再提供劳动,五级、六级伤残职工因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应适当安排工作,但不强制进行工作,七级至十级伤残职工属于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原则上应恢复原工作岗位,并允许用人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其他适当的工作。
在我市就业的被认定为工伤且伤残等级达到1--4级的外市农民工,本人自愿选择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长期待遇的,一次性领取标准按照工伤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诊断之日的年龄以及伤残等级核定,具体标准为:
1、满16周岁不满30周岁伤残等级一级的为20万元;二级为18万元;三级为15万元;四级为13万元。
2、满30周岁不满50周岁伤残等级一级的为15万元;二级为12万元;三级为11万元;四级为9万元。
3、满50周岁以上伤残等级一级的为9万元;二级为8万元;三级为7万元;四级为6万元。
农民工本人自愿选择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长期待遇的,应当在申请核定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待遇时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与用人单位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长期待遇的书面协议;一次性领取待遇后,工伤保险关系终止,用人单位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哺乳期内调岗的合法性问题。用人单位在调岗时需与员工商量并得到同意,遵守《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工资、辞退或解除合同。女职工不同意调岗时,应继续执行原岗位。调岗需符合生产经营需要、工资水平相当、无侮辱性和惩罚性,不
公司对员工进行调岗调薪的法律程序。公司需确认调薪内容并遵循法定程序,以书面形式发出变更合同意向,与员工达成一致并取得书面确认,最后提供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员工若认为调岗调薪不合理,可准备相关材料并申请劳动仲裁解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如果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员工本人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具体情形包括:一是劳动者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8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24条、第26条、第27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获得经济补偿。末尾淘汰一般是指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况。如果公司滥用末尾淘汰制度与劳动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