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如果公司不同意办理离职手续,劳动者有权利进行劳动仲裁。
1. 提交辞职信并要求领导签字,无论辞职信内容如何,签字后保留一份作为证明。
2. 在提交书面辞职信时,进行现场对话录音,以获取老板不同意辞职等可以作为证据的言论。
3. 如果无法得到签字,可以通过邮局特快专递发送辞职信,注明是辞职申请书,同时注明收件人姓名、联系方式、公司全称和详细地址。快递回执作为辞职信送达的证据,具有法律效力。
以上证据可以在30天内(试用期为3天)向劳动仲裁机构或劳动监察队投诉公司。
1. 提前30天将书面《辞职报告》交给人事行政部,并领取离职手续表。人事行政部会进行离职面谈,了解离职原因并记录。
2. 根据离职手续表办理相关手续:
(1) 离职员工将离职手续表交给部门负责人签字,部门主管以上岗位需经总经理签字。
(2) 离职员工所在部门的助理收回工作证、员工手册、工作服、办公用品,确认上交无误后助理签字确认。
(3) 财务部检查离职员工与公司在财务上是否有拖欠,如有拖欠当场清还,无拖欠则财务部在离职手续表上签字确认。
(4) 人事行政部向离职员工出具"关于与XX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在员工获得离职手续表上所有需要的签名后。
(5) 人事行政部安排人员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备案手续,同时封存离职员工的公积金。如果离职员工需要转移公积金,则由人事行政部根据提供的新账户进行转移;如果需要取出,则由员工自行办理。
(6) 人事行政部在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30日内,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保险待遇审核手续。
(7) 人事行政部将离职员工的档案重新归档,同时结清工资。
某外资家庭用品公司一名女工与班长因工作安排问题发生争执并动手打架的情况。公司依据规章制度解除了双方的劳动合同,引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仲裁中,双方就打架是否属于严重违纪、节假日加班费是否少付等问题展开辩论。最终,仲裁结果不支持申请人的赔偿金请求,支持被
劳动仲裁的受理条件,包括申诉人资格、争议类型、受案范围、申请程序、申请要求、时效条件以及申请材料要求等。劳动仲裁受理范围包括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多种劳动争议,如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履行等争议。但不包括国家机关与其公务员之间的争议,这些属于人事争议
怀孕后被单位辞退的应对措施和相关法律常识。员工怀孕期间被辞退属于违法,可申请劳动仲裁并要求单位承担经济补偿金等责任。同时,介绍了劳动法的产生背景和其独立法律地位,包括其主要调整的内容,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订立与解除等。劳动法旨在保护劳动者权
赵某与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赵某被公司违法调岗后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经过法院审理,判决公司支付赵某工资差额和经济补偿金,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