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李某与某人力资源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
2013年10月9日,李某口头向铜业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提出了离职请求,并得到了批准。
2013年11月10日,人力资源公司以李某严重违纪(连续旷工15日以上)为由解除了与李某的劳动关系,并通过邮寄方式发送了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
2013年12月9日,李某以人力资源公司未替其缴纳养老保险为由向人事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解除与人力资源公司的劳动关系,并要求人力资源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
本案的关键问题在于李某的辞职行为是否有效,即被派遣劳动者向用工单位辞职是否有效?
有一种观点认为,李某的辞职行为是有效的。根据本案情况,李某向铜业公司提出了离职请求,并得到了人力资源部经理的批准,因此他的辞职行为是有效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李某的辞职行为是无效的。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要派企业向派遣劳工支付劳务报酬。在劳务派遣关系中,存在三方当事人,即劳动者、劳务派遣单位及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
劳务派遣关系中,只有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劳务派遣单位是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而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并不存在劳动关系。
因此,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不能直接开除或辞退被派遣的劳动者。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用工单位可以将被派遣的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由劳务派遣单位决定是否解除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关系。
同时,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也不能接受被派遣劳动者提出的离职请求。只有与被派遣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务派遣单位才能接受被派遣劳动者的离职。
根据本案情况,某人力资源公司是劳务派遣单位,某铜业公司是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而李某是被派遣的劳动者。
李某与某人力资源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与某铜业公司并不存在劳动关系。因此,李某向与其不存在劳动关系的某铜业公司提出的离职请求,即使得到某铜业公司的批准,也是无效的。
辞职是否属于自然减员,并介绍了企业职工减员的三种方式:自然减员、提前退休赎买和暂时解雇。自然减员是由于员工离职、死亡和退休等原因导致的减员情况,企业通常采取其他方法来建立员工队伍以应对人员流动。提前退休赎买是一种促使年长员工提前离开的方式,暂时解雇则
事业单位人员自动离职的法律处理方式,包括旷工论处和除名处理。同时定义了自动离职和擅自离职的含义,即劳动者未经通知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和单位的行为。此外,文章还涉及员工人事档案与工作范围的限制以及事业单位人员的劳动关系和辞职规定,包括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
实习期员工辞职的法律规定及辞职实例。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不同期限的劳动合同有不同的试用期时长规定,且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是双向选择的表现,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实习员工因缺乏成就感等原因提出辞职时,需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并
辞职后工资结算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大部分企业不会在员工离职当天结算工资,而是等到下个月统一发放。劳动者需按要求提交辞职申请并完成工作交接后,方可离职。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劳动监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等途径要求支付工资。同时,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