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调解 > 劳动争议调解协议效力及缺失

劳动争议调解协议效力及缺失

时间:2023-09-18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6246

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效力及缺失

一、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一般效力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经过调解达成的协议应制作调解协议书,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方可生效。调解协议书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然而,关于调解协议的效力,不同的观点存在。从性质上看,调解协议是双方自愿达成的结果,相当于合同,应具备合同的效力。然而,调解协议是在调解组织参与下达成的,调解员代表调解组织参与调解,帮助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调解员需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名,调解组织也需在调解协议上加盖印章,才能使调解协议生效。因此,调解协议与一般民事合同不同。

二、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缺失

尽管《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赋予调解协议一定的效力,对于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劳动纠纷,双方达成劳动协议后,劳动者若用人单位不履行,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然而,该法对调解协议的规定仍然存在缺失。

(一)调解协议的有效力没有体现

劳动争议调解和人民调解在性质上属于民间调解。我国法律规定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赋予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的调解协议合同效力。然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尚未确认其具备民事合同效力,这是一个遗憾。关于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效力,学界存在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公共调解应赋予强制执行力,而社会化调解达成的协议可以具备合同效力。还有学者认为,调解协议应具备直接执行力。

调解协议的达成依赖于当事人的自愿,协议的履行也依赖于当事人的自觉。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调解协议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这使得调解难以解决劳动纠纷,调解成为多余的程序,无法树立调解的权威,无法发挥调解的作用。调解协议的效力无法确认,当事人选择调解解决劳动争议的数量逐年减少。这表明该制度本身存在许多合理性的问题。调解力的有限性必然导致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形同虚设。因此,应赋予调解协议典型民事合同的法律效力,并赋予强制执行力。

(二)支付令存在徒有虚名的问题

为了使调解程序得以实施,最大限度发挥调解在解决劳动纠纷中的作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引入了有条件的调解支付令程序。根据该法第16条的规定,对于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事项达成调解协议后,用人单位在约定期限内拒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然而,在实践中,这一良好设计可能存在徒有虚名的问题。支付令是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程序,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法律制度。在劳动争议解决中引入支付令制度,主要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尽快解决劳动纠纷,并强化调解的作用,解决调解协议的效力问题。然而,在民事诉讼实践中,利用支付令程序解决民事纠纷的案例非常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引入的支付令程序解决劳动纠纷只是空中楼阁。此外,申请支付令需要缴纳费用,一旦对方提出异议,根据该法的规定,可能需要重新进行劳动仲裁,从而延长纠纷解决时间,并增加劳动者维权的成本。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设置的支付令程序与《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相矛盾。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0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若遭遇用人单位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可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与此相比,《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16条规定申请支付令的双方必须达成调解协议,这与《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相矛盾,限制了劳动者申请支付令的权利。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我市一家企业成功调解涉外劳动争议案件

    我市一家企业成功调解涉外劳动争议案件的情况。该企业面对涉及外籍员工的劳动争议,积极采取调解措施,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最终实现了双方的和解。这一案例展示了企业处理涉外劳动争议的智慧和能力,对于解决跨国企业劳动纠纷具有借鉴意义。

  • 近年来,劳动争议不断上升,需要加强调解立法支持

    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不断上升的现象,栖霞区人民法院分析了劳动争议案件的原因和特点,指出亟需调解立法支持。劳动争议涉及企业类型广泛,案件审理难度大,判决难执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出现滑坡趋势,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需要

  • 构建四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处网络

    成都市总工会与全国其他城市工会共同构建四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处网络的过程和成果。通过成立职工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在工业集中发展区建立劳动争议调解机构以及健全工会预警信息网络等措施,实现了对劳动纠纷的预防和解决,保障了劳动关系的

  • 工伤和解协议书的书写要点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达成工伤和解协议。协议内容包括:甲方支付乙方的医疗费用、住院费用、生活补助费用、护理费用和交通

  • 工伤赔偿协议书怎么写
  •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与裁决书的区别
  • 劳动局调解需要书面协议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