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仲裁中,为了证明自己的主张或否认对方的主张,当事人应遵循以下举证原则:
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供书证或物证时,应当提供原件或原物。如果需要保留证据原件或原物,或者提供原件或原物存在困难,可以提供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核对的复印件或复制品。然而,这可能会影响证据的证明力,甚至可能不被采信。
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供视听资料时,其形式和来源应符合法律规定。对于有其他证据佐证且无疑点的视听资料,应该是通过合法手段取得的。而以非法手段取得、没有其他证据佐证且存在疑点的视听资料,可能不被采信。
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供证人证言时,除非证人属于法律规定的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特殊情况,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并接受质询。如果证人不出庭佐证,可能会影响该证人证言的证据效力,甚至不被采信。
在仲裁过程中,如果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承认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那么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当事人在申诉书、答辩书、陈述以及其委托代理人的代理词中承认对自己不利的事实和认可的证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会予以确认。对于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既没有表示承认也未否认,在仲裁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将视为对该事实的承认。
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供的鉴定结论应当是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并由具有合法鉴定资格的单位按照合法鉴定程序作出的。如果鉴定结论处于复议、复查或诉讼期间,需要等待最终结论确定后才能予以确认。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提供证据时,应当在仲裁庭上出示,并由对方进行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的证据应当在指定的期限内完成。如果超过期限提交,将视为放弃了举证的权利。
劳务关系中劳动者受伤的赔偿问题。根据不同的案由,分为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雇员受害赔偿纠纷。劳务关系相比劳动关系更加灵活,双方基于雇佣合同,人身依附性较低。在劳务关系中,劳动者受伤可按普通侵权造成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赔偿,并可直接起诉,不需经过劳动仲裁
劳动者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时的应对策略。劳动者在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争议中,或对执行劳动标准引发的争议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撤销裁决。仲裁裁决被撤销后,当事人可再次提起诉
劳动仲裁时效期间的相关内容,包括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一年时效期间以及中断和终止的相关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内的特殊规定和申请劳动仲裁所需的材料也有详细说明。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等。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权力与职责,以及劳动行政处罚的特点和种类。劳动监察具有强制调查权和一定的处罚权,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劳动关系主体是否遵守劳动法律。劳动仲裁机构主要对劳动争议进行调解和裁决。劳动行政处罚是劳动行政的重要内容,只能由劳动监督检查机关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