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可受理工伤认定。工伤认定是指劳动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视同工伤作出行政确认的行为。
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劳动争议进行事实判断和权利义务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应当以事实为依据,合法、公正、及时地进行调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案件受理阶段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当事人在规定的时效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二是仲裁委员会对案件进行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
调查取证的目的是收集相关证据和材料,查明争议的事实,为后续的调解或裁决做准备。调查取证工作包括撰写调查提纲,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取证,核实调查结果和证据等。
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仲裁庭首先会进行调解工作,努力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对于达成协议的情况,仲裁庭还需制作调解书。
如果仲裁庭的调解无效,或者在仲裁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调解失败,劳动争议的处理将进入裁决阶段。仲裁庭的裁决通常会通过召开仲裁会议的形式进行。一般来说,会经过庭审调查、双方辩论和陈述等过程,最后由仲裁员对争议事实进行充分协商,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裁决。仲裁庭在做出裁决后,应制作调解裁决书。如果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调解书自送达当事人之日起生效;仲裁裁决书在法定起诉期满后生效。一旦调解或裁决生效,双方当事人都应自觉履行。
根据北京市人社局的通知,劳动争议案件的终局裁决适用范围和原则已明确。终局裁决适用于追索金额不超过本市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争议。
(1)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计算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
(2) 仲裁时效可以中止或中断。
(3) 如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不受一年仲裁时效的限制。但是,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终止,应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时间。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之日起生效,而裁决书则在送达后并不立即生效。当事人如对裁决书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否则裁决书将产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书和调解书的生效时间有所不同。
工伤待遇作为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及相关的法律流程。文章指出,工伤纠纷需先经过劳动仲裁,之后如不服可提起诉讼。同时,文章强调了工伤赔偿的诉讼时效从伤残评定之日起计算的重要性,并指出许多工伤职工因不熟悉法律法规而失去申诉机会。劳动部门的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
上班骨折能休养多久的问题,涉及停工留薪期的长短及相关规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但根据伤情严重情况可以适当延长。具体停工留薪期结合工伤职工的伤情及医院意见确定。骨折工伤索赔程序需先申请工伤认定,再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最后提起劳动仲裁。申请工伤认
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之间的关系和程序优先顺序。在解决民事纠纷的背景下,仲裁具有更高的效力,但在工伤认定中,劳动仲裁并不是前置程序。工伤认定部门对劳动关系可以进行形式审查并进行事实认定。在涉及劳动仲裁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暂停工伤认定程序,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