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仲裁 > 仲裁期间员工还需要去上班吗

仲裁期间员工还需要去上班吗

时间:2024-12-05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6459
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话,是需要先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的。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的,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劳动仲裁委员会需要依法裁决,那么,仲裁期间员工还需要去上班吗?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仲裁期间员工是否需要继续上班

在劳动仲裁期间,双方当事人并没有解除劳动关系,因此员工仍需要按照原有的工作安排继续上班。

劳动仲裁的程序

申请仲裁

仲裁申请人应当以书面形式提交仲裁申请,并根据被申请人的数量提交相应的副本。申请书应包括以下法定内容:

  1. 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 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3.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如果书写仲裁申请存在困难,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将记录口头申请并告知对方当事人。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如果不予受理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没有作出任何答复,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决定受理申请,仲裁委员会将制作受理决定并送达给申请人,并在受理后的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给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答辩书,但是即使不提交答辩书也不会影响案件的仲裁。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

根据现行劳动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为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进行了延长,并完善了时效中断和中止制度。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同时,该法律规定,诉讼时效会因为以下情况而中断: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将重新计算。如果因为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那么仲裁时效将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将继续计算。

此外,法律还规定,如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而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终止,劳动者必须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的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务关系中劳动者受伤的赔偿问题

    劳务关系中劳动者受伤的赔偿问题。根据不同的案由,分为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雇员受害赔偿纠纷。劳务关系相比劳动关系更加灵活,双方基于雇佣合同,人身依附性较低。在劳务关系中,劳动者受伤可按普通侵权造成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赔偿,并可直接起诉,不需经过劳动仲裁

  • 一裁终局劳动者不服怎么办

    劳动者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时的应对策略。劳动者在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争议中,或对执行劳动标准引发的争议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撤销裁决。仲裁裁决被撤销后,当事人可再次提起诉

  •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权力与职责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权力与职责,以及劳动行政处罚的特点和种类。劳动监察具有强制调查权和一定的处罚权,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劳动关系主体是否遵守劳动法律。劳动仲裁机构主要对劳动争议进行调解和裁决。劳动行政处罚是劳动行政的重要内容,只能由劳动监督检查机关行使

  • 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

    申诉人在某公司工作期间因劳动合同变更导致的劳动争议。申诉人因无法适应新的工种而要求被诉人支付经济补偿金7000元。申诉人在公司工作了数年,根据劳动法规定,应获得相应的补偿。此外,被诉人未为申诉人办理社会保险,也损害了其合法权益。为维护自身权益,申诉人

  • 经济补偿金有时效性吗
  • 劳动仲裁只受理2个月内的吗
  • 劳动仲裁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