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申请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先决条件和必经程序。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申请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必须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包括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信息,申请请求和事实根据,委托代理人的资格及代理权限等。
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应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包括判断申请人与本案的利害关系,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争议是否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以及申请材料是否齐备符合要求等。如果申请材料不齐备或有关情况不明确,仲裁委员会会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仲裁委员会应在收到申请书后五日内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如果仲裁委员会不受理或逾期未作出决定,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仲裁前的准备阶段,仲裁庭应根据调查的事实拟定处理方案。同时,仲裁庭还要组成仲裁庭成员,并对可能存在回避的成员作出决定。仲裁庭人员还需要调查、收集证据,查明争议事实。对于需要勘验或鉴定的问题,应由法定部门进行,如果没有法定部门,可以委托有关部门进行。此外,仲裁庭成员还要根据调查的事实拟定处理方案。
在仲裁审理阶段,仲裁庭应提前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日期和地点,并进行先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仲裁庭会及时进行仲裁。在开庭裁决阶段,仲裁庭会对双方当事人的陈述进行审查,并进行调查。根据当事人的意见,仲裁庭会进行调解或作出裁决。裁决书应当明确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和裁决日期。仲裁庭应在规定期限内结束仲裁,并制作裁决书。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时间。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之日起生效,而裁决书则在送达后并不立即生效。当事人如对裁决书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否则裁决书将产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书和调解书的生效时间有所不同。
工伤认定的法定条件和程序,包括申请工伤认定所需的材料和流程、符合工伤认定条件的情形以及视同工伤的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认定申请及办理流程、劳动仲裁的程序和时效等相关内容。为保证工伤认定的客观公正和简捷方便,制定了相应的工伤认定办法。
劳动仲裁的受理条件,包括申诉人资格、争议类型、受案范围、申请程序、申请要求、时效条件以及申请材料要求等。劳动仲裁受理范围包括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多种劳动争议,如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履行等争议。但不包括国家机关与其公务员之间的争议,这些属于人事争议
劳动仲裁的受理事项,包括因劳动关系争议、劳动合同争议、除名、辞退和离职争议等发生的争议。劳动仲裁申请的时效规定劳动者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仲裁申请。同时,根据不同情况,用人单位在辞退员工时可能需要支付补偿金,补偿标准按照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