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发生时,既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起仲裁申请,又可以进行劳动监察举报。尽管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是两个不同的机构,但它们的职权行使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可以同时进行。
劳动监察是指劳动行政主管依法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其目的是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进行教育、制止,并予以行政处罚。劳动监察在行使职权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并实行劳动行政部门监察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者都有权进行检举和控告。
劳动监察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劳务关系中劳动者受伤的赔偿问题。根据不同的案由,分为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雇员受害赔偿纠纷。劳务关系相比劳动关系更加灵活,双方基于雇佣合同,人身依附性较低。在劳务关系中,劳动者受伤可按普通侵权造成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赔偿,并可直接起诉,不需经过劳动仲裁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权力与职责,以及劳动行政处罚的特点和种类。劳动监察具有强制调查权和一定的处罚权,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劳动关系主体是否遵守劳动法律。劳动仲裁机构主要对劳动争议进行调解和裁决。劳动行政处罚是劳动行政的重要内容,只能由劳动监督检查机关行使
申诉人在某公司工作期间因劳动合同变更导致的劳动争议。申诉人因无法适应新的工种而要求被诉人支付经济补偿金7000元。申诉人在公司工作了数年,根据劳动法规定,应获得相应的补偿。此外,被诉人未为申诉人办理社会保险,也损害了其合法权益。为维护自身权益,申诉人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规定。劳动法规定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因特定情况中断或中止,但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不受时效限制。劳动者在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需提出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