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如果员工不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单位有权选择不与其续签合同。
如果员工的合同在病休期间到期,但仍在医疗期内,单位无权终止劳动合同,而需要延续至医疗期满。如果员工在医疗期满后仍不能从事原工作或由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需要到劳动部门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程序办理。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
(一) 如果员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单位可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并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
(二) 如果员工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单位可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并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
(三) 如果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并经单位与员工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单位可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并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单位应根据员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员工支付。不满一年但超过六个月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员工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如果员工的月工资高于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单位应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经济补偿,但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月工资是指员工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员工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员工应按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应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应至少保存已解除或终止的劳动合同文本二年备查。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未向员工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如果该违法行为给员工造成损害,用人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劳动部《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第三条规定:
(一) 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员工,医疗期为三个月;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上的员工,医疗期为六个月。
(二) 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员工,医疗期为六个月;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员工,医疗期为九个月;在本单位工作年限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员工,医疗期为十二个月;在本单位工作年限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员工,医疗期为十八个月;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二十年以上的员工,医疗期为二十四个月。
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5)236号第二条规定,对于某些患有特殊疾病(如癌症、精神病、瘫痪等)的员工,在二十四个月内尚不能痊愈的情况下,经企业和劳动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医疗期。
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五十九条规定,员工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企业应按相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病假工资的计算公式为:病假日工资 = 最低工资标准 × 80% ÷ 21.75天(月计薪天数)。
中国劳动合同到期后裁员的经济补偿问题。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在合同到期后获得经济补偿。裁员程序包括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提出裁员方案等。除了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外,用人单位在裁员时需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纠纷的解决途径及劳动者维权的注意事项。解决途径包括劳动监察、调查取证处理以及劳动仲裁。劳动者维权需注意学法懂法用法、收集证据以及选择合适的解决途径。在发生争议时,劳动者应及时请工会维权或聘请律师代理,寻求法律援助,并注意收集与劳动关系相关的证据。
租房合同到期后,承租人拒不搬出或归还钥匙的维权问题。包括续租问题的处理、出租人终止租赁关系的权利、维权措施以及续租情况下的法律规定。如承租人拒不搬离,出租人可先协商,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返还房屋并支付逾期费用。同时,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争议解决程序应当按照先和解、再调解、再仲裁最后提起诉讼的顺序进行。文章详细解释了每个阶段的含义和作用,强调不遵循此顺序直接起诉,法院将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