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调解员负责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劳动保障咨询,并积极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调解员引导用人单位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并帮助劳动者主动运用法律、法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相关规定,劳动争议调解员负责对本企业或辖区内发生的事实清楚、线索明晰、争议标的额较小的简易案件进行调解工作。
劳动争议调解员接收并审查当事人提交的劳动争议调解申请,对符合受理条件的劳动争议及时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员还负责进行与争议案件有关的调查取证、查阅相关文件和档案,以了解与案件有关的事实。
劳动争议调解员积极促使劳动争议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对于调解不成的争议案件,调解员指导当事人到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可能发生的上访案件,调解员要及时报告上级劳动保障主管部门,以维护社会稳定。
劳动争议调解员负责做好劳动争议调解案件的统计、案卷整理和归档等工作。
劳动争议调解员还需要完成上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一条规定,担任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调解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调解员应当具备一定的威信,秉公进行调解工作,以便让劳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接受。调解员还应当与群众多交流,了解劳动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调解工作中有的放矢。调解员必须愿意为调解工作贡献力量。
劳动争议调解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调解工作需要依据劳动法律法规和相关劳动政策进行,因此调解员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也有助于在调解过程中积极化解矛盾并教育当事人。
担任调解员的首要条件是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次还必须是我国的公民。
关于劳动者年休假的相关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的年休假是基于累计工作时间来计算的,即使在当前公司工作不满一年,只要累计工作时间达到,就有权利享受年休假。年休假的计算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累计工作时间、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以及跳槽人员的年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工伤争议的相关问题,包括工伤保险待遇争议的处理方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范围及在工伤保险行业统筹移交中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劳动争议的解决程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定义和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特殊行业和受自然条件限制的工作岗位,如建筑和旅游。企业需要向劳动保障局报批后方可实行。员工薪酬按计件工资制度支付,超过法定工作时间需支付额外工资。为保障员工健康和工作任务完成,采取集中工作、休息和轮休方
事业单位产假期间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维权途径。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维护权益,包括了解劳动仲裁的概念、适用条件、管辖和地域范围以及基本程序。劳动者应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提交仲裁申诉书,经仲裁委员会受理并决定后,通过开庭辩论和调解等环节来争取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