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康复是指利用医疗技术、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治疗等方法,使伤残职工恢复或部分恢复肢体、器官和智能的康复过程。
工伤康复的对象是因工伤(含职业病,下同)致残或造成身体功能障碍,经确认需进行工伤康复(含康复检查、康复辅助器具装配、职业病肺部灌洗等)的工伤职工。
有工伤康复需求的,可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直系亲属,向所在市(州)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提出工伤康复申请。鉴定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组织医疗卫生专家评审或进行医学鉴定,提出是否需要工伤康复,并确定工伤康复期。
经确认需进行工伤康复的,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转入康复定点机构手续。
申请工伤康复应提供以下材料:
在工伤康复期间,康复对象发生下列费用,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工伤康复定点机构接收康复对象后,应在2日内制定出康复计划,并报工伤职工所在统筹地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后实施。
完成工伤康复计划或进行工伤康复3个月后,经评定无效果的工伤职工,应持工伤康复定点机构出具的工伤康复意见书及时办理结束康复手续。
工伤职工在康复治疗期间,停工留薪期未满的,可继续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停工留薪期已满进行工伤康复的,应视为停工留薪期延长到工伤康复计划结束;享受伤残津贴的康复对象康复期间继续享受原待遇。
临时工遭受事故伤害时的工伤认定问题。临时工与正式工都是劳动合同制职工,遭受事故伤害时应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应及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同时介绍了《工伤意外保险条例》的目的和申请工伤认定所需的材料。此外,文章还简要介绍了法律体系和法系的概念。
工伤事故的报告程序与索赔途径。报告程序中包括企业及其员工提出工伤报告的方式和时间要求,包括申请工伤待遇的方式和责任。在索赔方面,职工和企业可协商解决,未达成协议者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仲裁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伤情鉴定与伤残评定的定义、联系与区别。两者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依据一定标准,经常同时出现在受害人受伤情况下。但它们的目的、标准依据、使用目的和等级划分不同。伤情鉴定确定损伤程度,伤残评定则是评判伤残等级,两者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和应用场景。
工伤申报与认定的程序。职工在发生工伤或确诊职业病后应立即报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填写申请工伤认定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取证后,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通知职工。申请工伤认定时需提供相关材料,包括职工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参保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