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职工在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被认定为工伤:
(一)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
(二)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
(三)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
(四) 患职业病的;
(五) 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企业应当在工伤事故发生或职业病确诊后的十五日内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
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应当在工伤事故发生或职业病确诊后的十五日内提出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并经企业签字盖章后报送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特殊情况下,申请期限可延长至三十日。
若职工本人或其亲属无法提出申请,可由本企业工会组织代表工伤职工提出待遇申请。
工伤职工的待遇申请应当经企业签字盖章后报送。若企业不签字盖章,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可以直接报送申请。
对于因公外出期间或在抢险救灾中失踪的职工,企业应当向所在地公安部门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报告。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接到企业的工伤报告或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后,应当组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调查取证,并在七日内作出是否认定为工伤的决定。特殊情况下,认定期限可延长,但不得超过三十日。
单位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法律规定、法律后果、赔偿责任及赔偿请求的时效性。用人单位应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否则将面临法律处罚和补缴费用。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可能导致工伤职工保险待遇减少,用人单位需承担赔偿差额损失的责任。劳动者应在知道权利被侵害后的
工伤事故赔偿责任下的费用承担问题。包括工伤职工伤残鉴定费用、伤残等级复查鉴定费用、劳动能力鉴定费用、复查和再次鉴定费用以及停工留薪期鉴定费用的承担方。其中,初次伤残鉴定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如果购买了足额工伤保险则由保险基金支付;重新鉴定费用由申请人预
劳动管理部门对工伤争议相关问题的答复,包括工伤保险待遇争议的第三人通知问题、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工伤保险待遇问题、工伤保险待遇支付问题的责任划分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伤争议的类型及处理方式,包括代理工伤保险赔付行政诉讼条件、代理工伤赔偿劳动仲裁条
三个关于工伤认定的案例,均因当事人未按规定时限申请工伤认定而导致维权困难。主要原因是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和用人单位社会责任感缺失。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将由用人单位承担相应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