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认定 > 工伤认定范围 > 哪些情形可以被认定为工伤

哪些情形可以被认定为工伤

时间:2024-08-23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8976
在工作中受伤一般是可以被认定为工伤,享受工伤待遇的,那么具体有哪些情形可以被认定为工伤呢?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来告诉您。

哪些情形可以被认定为工伤

一、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的事故伤害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是认定工伤的必要条件,同时还必须是因工作原因而受到的伤害、致残或死亡。事故伤害包括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等类似伤害。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伤害

工作时间前后是指非工作时间内的一段时间,如职工提前到岗或下班后做完收尾工作。但是必须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如为启动机器做准备工作或关闭机器后收拾与工作有关的工具等。

三、履行工作职责时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

必须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履行工作职责,并且受到来自本单位或外界的暴力、意外等非工作原因所致的伤害。例如,职工在履行工作职责时遭到蓄意打击报复,导致人身伤害、致残或死亡。

四、患职业病

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五、因工外出期间受伤或发生事故下落不明

因工外出期间包括因工出差和因工临时外出办理业务等情况,同时必须是在履行工作职责时受到伤害或发生事故时下落不明。

六、上下班途中的人身伤害事故

上下班途中指从居住的住所到工作区域之间的必经路途,在必要时间内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不包括探亲访友时遇到的人身伤害事故。对于机动车事故伤害,还应考虑非法驾驶的问题,非法驾驶的情况下不能认定为工伤。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工伤情形

这是一条法律上的兜底条款,用于规定工伤事故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除了专门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外,其他法律法规也可以调整工伤范畴。

职工视同工伤的情形

一、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的突发疾病死亡或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必须同时满足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的条件。突发疾病死亡指与工作无关并导致死亡的情况。如果是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导致死亡,则按照工伤的规定认定。在工作岗位上突发与工作无关并未导致立即死亡的疾病,但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情况也视同为工伤。

二、在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伤

指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的伤害。

三、军人退伍后旧病复发

针对转业军人的保护,军人在战斗或履行职责中负伤致残,并取得伤残军人证,如果在用人单位旧病复发,也视同为工伤。此规定旨在保障革命军人的利益。

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伤的情形

一、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

指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而导致的伤亡。

二、醉酒导致的伤亡

指因醉酒而导致的伤亡。

三、自残或自杀

指自残或自杀行为导致的伤亡。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活动中的受伤是否构成工伤

    公司活动中员工受伤是否构成工伤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只要员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就可以认定为工伤,核心在于工作原因。同时,违规操作与工伤认定无关,工伤认定采用无过错原则。用人单位应重视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安

  • 工友之间误伤一切费用该谁管

    工友间误伤的费用承担问题。如果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职工因工作原因误伤工友,用人单位需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职工个人不承担赔偿责任。而对于打架斗殴行为导致的伤害,单位不承担费用,费用由过错方承担。同时,如果因职工操作不当导致的工伤,单位也需要承担工伤保

  • 临时工遭受事故伤害可申请工伤认定

    临时工遭受事故伤害时的工伤认定问题。临时工与正式工都是劳动合同制职工,遭受事故伤害时应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应及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同时介绍了《工伤意外保险条例》的目的和申请工伤认定所需的材料。此外,文章还简要介绍了法律体系和法系的概念。

  • 下班发生交通事故是否属于工伤

    下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是否属于工伤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如果事故中劳动者本人负主要责任,则不能认定为工伤。同时,文章还详细列举了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以及交通事故引发的工伤赔偿方式,包括各项费用的补偿和偿还规定。此外,还提到了无法获得交通事

  • 交通事故中的伤情鉴定与伤残评定
  • 送外卖途中自己摔伤怎么赔
  • 如何处理购买到假口罩的赔偿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