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七条的规定,对于单位或个人介绍童工的行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按照每介绍一人罚款5000元的标准给予处罚。对于职业中介机构介绍童工的行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吊销其职业介绍许可证。
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二条的规定,以下行为适用本规定:
(一)单位或个人使用童工;
(二)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允许少年、儿童做童工,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
(三)职业介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或个人为未满十六周岁的少年、儿童介绍职业;
(四)单位或个人为少年、儿童做童工出具假证明。
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三条的规定,对于违反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个人,罚款标准如下:
(一)使用童工从事营利性生产劳动的,每使用一名童工,罚款600~1200元;
(二)使用童工从事家庭服务性劳动的,每使用一名童工,罚款300~600元;
(三)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允许少年、儿童做童工,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罚款300~600元;
(四)为未满十六周岁的少年、儿童介绍职业的,每介绍一名童工,罚款600~1200元。
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四条的规定,对于违反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单位,罚款标准如下:
(一)对于单位使用童工的,根据国务院的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具体罚款标准;
(二)职业介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为未满十六周岁的少年、儿童介绍职业的,每介绍一名童工,罚款1500~3000元;
(三)为未满十六周岁的少年、儿童做童工出具假证明的,罚款1500~3000元。
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五条的规定,以下行为之一的,将在原罚款标准基础上加重罚款三倍:
(一)数次使用童工;
(二)长期使用或使用多名童工;
(三)数次介绍或一次介绍多名童工;
(四)数次为童工出具假证明。
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六条的规定,罚款一律上缴国库,并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的罚款票据。
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七条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商同级财政部门制定具体罚款标准。
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国务院发布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根据规定,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在内的用人单位,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也就是童工。同时,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
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义务保障其不被用人单位非法招用,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也须核查被招用人员的身份证。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公安、工商行政管理、教育、卫生等行政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负有相关义务。
根据规定,凡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在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场所使用童工的,将从重处罚。用人单位在规定期限内仍不改正的,将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1万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并吊销营业执照或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单位或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的,将按照每介绍一人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拐骗童工、强迫童工劳动、使用童工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以及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使用不满14周岁的童工,或造成童工死亡或严重伤残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劳动保障部门、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构成犯罪的,也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非法招用童工的法律责任。根据劳动法规定,非法使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将面临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的追究。用人单位需承担高额罚款、整顿以及赔偿等责任。同时,文中详细说明了不同责任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标准。
法律中规定的童工年龄界限,定义为未满十六周岁的用工。文章还深入分析了童工现象背后的复杂问题,包括贫困、留守儿童、失学等,以及处理童工问题的正确做法,如保留完整记录、安排身体检查、招聘负责人具备足够知识等。
未成年工与童工的区别,并强调了未成年工的合法性及保护措施。未成年工指的是年满16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在雇佣时需遵守特殊保护规定。未成年工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禁止从事对身心健康有害的劳动,如矿山井下、有毒有害等高强度的劳动。国家通过法
中国关于雇佣童工的法律处罚措施。首先定义了童工,然后详细阐述了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责令限期送回童工及其交通食宿费用的承担等。此外,还明确了罚款的标准以及罚款的缴纳和管理方式。对违反规定的个人和单位都有明确的处罚措施,并对某些严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