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发放工资时必须以货币支付为基础。用人单位可以选择向劳动者直接发放现金,也可以委托银行代为发放工资。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五条的规定,工资必须以法定货币进行支付,不得以实物或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工资直接支付给劳动者本人。然而,如果劳动者因故无法亲自领取工资,可以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为领取。用人单位也可以选择委托银行代为发放工资。
为了确保工资支付的合法性,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金额、支付时间、领取者的姓名,并进行签字确认。这些记录应保存至少两年以备查阅。此外,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个人的工资清单。
当公司违反劳动合同约定,不按时发放工资,严重损害员工的利益时,员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为了尽快解决工资问题,员工可以首先尝试与公司进行协商,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员工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公司的行为。一旦投诉受理,相关部门将责令公司解决工资问题。
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但需要注意提交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所有相关证据。这些证据可以包括劳动合同、工作证明、收入证明以及其他能够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材料。
如果公司仍然拒绝支付工资,员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起诉时,同样需要提交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材料。
如果公司明确有能力支付工资但故意拖欠,并且拖欠金额较大(一般认定为5000到10000以上),员工可以考虑报警处理。
劳动福利待遇纠纷的相关内容。劳动福利待遇纠纷指的是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因福利待遇问题产生的争议。福利待遇包括劳动条件待遇、社会保险待遇和社会福利待遇等。解决纠纷的方式通常首先是协商,协商不成可寻求仲裁机构的帮助,必要时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的管辖依据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作为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标准的重要性。文章介绍了体力劳动强度的基本定义和计算方式,包括平均劳动时间率、能量代谢率和劳动强度指数等。根据劳动强度指数的大小,体力劳动强度被分为四级。文章还详细介绍了新修订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相比旧标准
公务员考试中基层工作经历的证明要求和认定标准。考生需提供基层工作经验证明,格式无明确规定,需咨询招考单位。基层工作经历包括在县级及以下单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特定情况如高校毕业生实习、军队工作经历等也可算作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时间根据不同
基层工作年限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基层工作经历包括在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等单位的工作经历。计算方法包括不同情况下基层工作经历时间的起算点,如在职人员、参加基层就业项目的人员等。基层工作经历适用于招考职位和特定应聘情况,如应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