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执行是一项法律规定的重要执行制度和方式,具有以下三大优势:
委托执行制度有效地暴露并约束了来自法院系统内的干扰和影响。在直接执行模式下,执行法院与当地法院之间很难建立基于法定程序的协助关系。当地法院可能在表面上对执行置之不理,但实际上可能设置障碍。委托执行模式的优势在于将各种地方保护主义暴露出来,从而迫使地方保护主义得到收敛。
在外地执行时,如果发生危及执行人员人身安全的情况,执行人员往往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无法获得及时而有力的配合和支持,导致案件执行无功而返。而委托当地法院执行,则便于主动向执行地党委、人大汇报工作安排和具体方案,及时向政府和相关部门通报情况,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办案,瓦解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确保案件执行顺利进行。
在直接执行情况下,法院的执行人员(有时需要当事人陪同)到外地执行,必然导致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委托执行则有利于节约资金等资源。
在委托执行中,委托法院应向受委托法院出具委托函,并附上生效的法律文书副本。委托函应明确提出执行要求。接到委托函后,委托执行应遵守以下程序:
受托法院在接到委托函后,无权对委托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进行实体审查。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有错误,受托法院应及时向委托法院反映。
受托法院应严格按照生效法律文书的规定和委托法院的要求执行。如果需要变更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时间、期限和方式,应征得申请执行人的同意,并及时告知委托法院。
受托法院在遇到需要中止或终结执行的情形时,应及时函告委托法院,并由委托法院裁定。在此期间,可以暂缓执行。受托法院不得自行裁定中止或终结执行。
在委托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受托法院应函告委托法院,并由委托法院通知驳回或作出中止执行的裁定。在此期间,可以暂缓执行。
受托法院在收到函件后,必须在15日内开始执行。执行完毕后,应及时函复委托法院执行结果。如果在30日内未执行完毕,也应将执行情况告知委托法院。
受托法院在收到函件后,如果在15日内不执行,委托法院可以请求受托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指令执行。受托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委托法院的指令执行请求后,应在5日内书面指令受托法院执行,并及时告知委托法院。受托法院在收到上级人民法院的书面指令后,应立即执行,并将执行情况报告上级人民法院,并告知委托法院。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应急响应和处置机制,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及其地方各级政府应组织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应急演练。农作物病虫害暴发时,应采取应急响应措施,包括划定应急处置范围、组织应急队伍、启用应急物资和组织应急处置行动等。另外,农业设施建设与用地申请程
我国关于邮件、电报扣押的合法性和程序。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保护,除国家安全和追查犯罪需要外,不得侵犯。扣押邮件、电报需满足条件,经过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批准,并由邮电机关协助执行。解除扣押和返还邮件、电报也有明确规定。
公司分立时股东变动的法律程序。公司分立时股东可以变动,需前往工商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公司应建立股东名册并登记股东信息,变更时需办理手续。公司分立涉及财产分割、债务责任及法律程序,包括董事会拟定方案、股东会决议、编制财务及财产文件、政府批准及履行
刑事案件经过二审后的判决生效后的执行程序。判决生效后面临的执行包括送达判决书、被告人和辩护人的复核权利、罚金的支付、剥夺自由刑罚的执行、财产没收以及其他特定刑罚执行方式等。执行程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