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吗?
根据劳动争议仲裁法规定,调解或裁决的执行仲裁调解书自送达当事人之日起生效,而仲裁裁决书在法定起诉期满后生效。一旦调解或裁决生效,双方当事人都有义务自觉执行。
案件受理阶段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当事人需要在规定的时效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请求仲裁。其次,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后一段时间内会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
调查取证的目的是为了收集相关证据和材料,查明争议的实施情况,为下一步的调解或裁决做好准备。调查取证工作包括撰写调查提纲,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取证,核实调查结果和相关证据等。
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调解仲裁庭首先会进行调解工作,努力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对于达成协议的情况,仲裁庭还需要制作仲裁调解书。
如果经过调解仲裁庭的调解无效或在仲裁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调解失败,劳动争议的处理就会进入裁决阶段。仲裁庭会通过召开仲裁会议的形式做出裁决。一般情况下,裁决过程包括庭审调查、双方辩论和陈述等环节,最终由仲裁员根据争议事实进行充分协商,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裁决。仲裁庭做出裁决后应当制作调解裁决书。如果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劳动争议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并在权利义务上作出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应当根据事实,合法、公正、及时地进行,着重调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1.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 仲裁时效可以中止或中断。
3.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而发生争议的,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当事人应当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辩论权和处分权的区别。辩论权是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进行的辩论和反驳权利,适用范围为诉讼程序;而处分权是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权利。两者在司法程序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意义和内容,包括其作为双方当事人自愿放弃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法律文件的意义,以及调解书的主要内容如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及要求,以及法律援助的条件和收费标准。
法院传票送达之前能否撤诉的问题。在宣判之前,原告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是否准许需要由法院裁定。撤诉分为申请撤诉和按撤诉处理两种情况,其中申请撤诉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申请人必须是原告、上诉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等。而按撤诉处理则是因原告在诉讼中的某些行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