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是一种由当事人自愿选择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涉及第三方裁决的争议评判和裁决。与诉讼和审判不同,仲裁需要当事人自愿,也不同于强制调解,是一种自愿型公断,区别于诉讼等强制型公断。
仲裁制度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原则,也是仲裁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因此,仲裁的选择和仲裁机构的确定必须由当事人自行约定。当事人通过提交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解决纠纷,是授予仲裁机构对争议案件的管辖权,并排除法院司法管辖权的法律依据。
我国《仲裁法》第四条和第六条规定了仲裁管辖权的约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仲裁机构不能受理”,“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也对仲裁管辖权问题有明确规定。
为了证明当事人之间曾就仲裁作出约定,各仲裁机构一般都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时应提交书面仲裁协议,可以是合同仲裁条款或单独的仲裁协议。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情形包括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等。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无证遗产房产,如果有购房协议也可以保全,但是房产产权不清的、没有房产证的一般不给予保全。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
例如,英国长期以来奉行"法院管辖权不容剥夺"的原则,十分强调法院对仲裁的司法干预。因此,一般认为,在国际商事仲裁中,为了保证仲裁程序的正常进行和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法院的支持与协助是必不可少的。在仲裁协议无效、失效或不能执行时,命令仲裁庭终止仲裁程序,由
仲裁协议,是当事人一致同意将其之间的某种特定法律关系所产生的业已存在的或未来可能发生之各种争议交付仲裁的书面协议,是整个仲裁制度的基石。一项有效的仲裁协议对当事人具有严格的约束力,是仲裁机构受理案件、行使管辖权、进入仲裁程序和作出裁决的基础。仲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