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仲裁法》第5条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况除外。仲裁具有严格的契约性质,其管辖权来源于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仲裁协议的效力并非绝对,当事人可以通过明示协议或某种行为来放弃或解除仲裁协议。
仲裁与诉讼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
仲裁由仲裁委员会受理,而仲裁委员会是独立于行政机关的专门仲裁机构。而诉讼则由人民法院负责,人民法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机关。
仲裁实行协议管辖,仲裁机构根据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受理案件,其管辖权基于当事人的授权。没有仲裁协议或仲裁协议无效的案件,仲裁机构无权受理。而诉讼实行强制管辖,人民法院根据国家的授权独立行使审判权。只要一方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就可以依法受理案件。
仲裁庭的组成基于当事人的选择,仲裁员由当事人各方选定、共同选定或委托仲裁机构指定。而审判庭的组成由人民法院指定,当事人无权过问,只能依法定程序申请回避,是否回避由人民法院决定。
仲裁庭审理案件一般不公开进行,案情不公开,裁决不公开,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实行公开审理原则,但依法不应公开审理的案件除外。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上诉。而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度,当事人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
失业保险关系属地原则下,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办理解聘备案手续的规定和流程。包括青岛市、五市三区就业服务中心以及省就业办的受理范围。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诉讼处理方式以及集体合同争议的解决方法。
XX某科技有限公司与侯某的工伤赔偿纠纷。公司不服XX市沙坪坝区劳动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认为被告的工伤应属于十级而非玖级,应按十级标准赔付被告各项工伤待遇。详细列出了具体的赔偿金额和计算方法,并请求法院作出公正判决。
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程序及法律规定。当事人不服劳动仲裁结果可向基层法院提起诉讼,基层法院应在三个月内审结。如仍不服,可上诉至中级法院。关于开庭到判决的时间,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但整个案件应在一定期限内审结,视案件类型和特殊情况决定是否延长。
人事争议仲裁中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处理方式。当事人应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否则裁决书将生效。仲裁和申诉控告在性质、对象、适用法律规范等方面存在差异。人事争议仲裁是一个独立于行政机关的仲裁机构,适用于调解原则,而申诉控告是行政内部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