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仲裁法的规定,设立仲裁委员会必须具备自身名称、住所和章程。
自身名称的设立是为了与其他仲裁委员会区分开来,使当事人能够选择他们所信任的仲裁委员会。住所是仲裁委员会正常运作所必需的,同时也是法律文件和其他函件送达的地点。
章程是仲裁委员会的行为准则,仲裁委员会只能在章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因此,章程对于仲裁委员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仲裁委员会的章程应根据仲裁法制定。
仲裁委员会应当拥有自身的独立财产。只有拥有独立财产,仲裁委员会才能获得权利并承担义务。
虽然仲裁委员会不从事经营活动,但它仍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行为。因此,仲裁法并不要求设立仲裁委员会时必须具备特定数额的财产,但要求必须有与其活动相适应的必要财产。
仲裁委员会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组成人员才能正常开展工作。具体要求是:仲裁委员会由一名主任、两至四名副主任和七至十一名委员组成。
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必须由法律、经济贸易专家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在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的比例不得少于三分之二。
仲裁活动是由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的,而不是由仲裁委员会进行的。只有聘任了仲裁员,设立仲裁委员会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仲裁员可以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他们在仲裁活动中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刘某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纠纷的劳动争议案件。刘某因个人原因未能按时回公司报到,而公司按规定发布公告通知后解除了劳动合同。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审理,仲裁委员会认为公司操作合规,驳回了刘某的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在涉外民事关系方面的规定。文章明确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纠纷仲裁的适用规则,包括涉外仲裁委员会的设立、聘任外籍仲裁员、证据保全程序、仲裁庭的笔录和证据要点、撤销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以及涉外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等内容
申请劳动仲裁时需要注意的要点,包括申诉书的撰写内容、申诉期限、向有管辖权的仲裁机构提出申请以及履行调解书或裁决书确定的义务。同时,文章还列举了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争议类型,包括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各类争议、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的争议等。
工伤事故的报告程序与索赔途径。报告程序中包括企业及其员工提出工伤报告的方式和时间要求,包括申请工伤待遇的方式和责任。在索赔方面,职工和企业可协商解决,未达成协议者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仲裁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