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仲裁协议 > 什么是仲裁协议,有效的仲裁协议须具备哪些条件

什么是仲裁协议,有效的仲裁协议须具备哪些条件

时间:2024-04-26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9705
一、什么是仲裁协议

仲裁协议的要素及内容

一、仲裁协议的要素

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协商、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将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书面文件。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一项有效的仲裁协议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1) 有提交仲裁的意思表示。

仲裁协议中当事人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必须明确,否则无法判断当事人的真实意图,仲裁机构也无法受理仲裁申请。当事人必须明确表示排除司法管辖,选择仲裁解决争议。此要求早在1856年英国斯*特诉艾费里案中确立,即仲裁协议必须包含当事人不寻求通过诉讼解决纠纷的意图。因此,约定中模糊的表达,如“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某仲裁机构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等,被视为意思表示不明确的约定。

(2) 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仲裁协议中必须明确选定的仲裁委员会,否则无法确定仲裁机构,也无法进行仲裁程序。当事人约定一方当事人可以自行选定仲裁机构,或者约定由专门的仲裁机构来选择仲裁庭成员。

(3) 有明确的仲裁事项。

仲裁协议中必须明确约定仲裁事项,即具体的争议事项。仲裁机构只能在仲裁协议确定的事项范围内进行仲裁,超出范围的裁决可被申请撤销。因此,仲裁协议应当明确约定提交仲裁解决的具体争议事项。

二、仲裁协议的内容

根据我国《仲裁法》第16条的规定,一份完整、有效的仲裁协议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 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仲裁协议中当事人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必须明确,确保仲裁机构能够理解当事人的真实意图,并受理仲裁申请。

2. 仲裁事项。

仲裁协议中必须明确约定仲裁事项,即具体的争议事项。仲裁机构只能在仲裁协议确定的事项范围内进行仲裁,超出范围的裁决可被申请撤销。

仲裁协议中约定的仲裁事项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争议事项具有可仲裁性。

仲裁协议约定的争议事项必须属于法律允许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的范围。我国《仲裁法》规定了可仲裁的范围和不可仲裁的范围,例如,涉及当事人身份关系的争议、不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行政争议以及依法应由行政机构处理的纠纷等都不属于可仲裁的事项范围。

(2) 仲裁事项具有明确性。

仲裁协议中应明确约定具体的争议事项,确保仲裁机构能够准确理解当事人的意图,并在范围内进行仲裁。对于已经发生的争议事项,其具体范围比较明确和具体因而较容易约定;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争议事项,应尽量避免限制性规定,采用宽泛的约定,有利于仲裁机构全面迅速地审理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一份完整、有效的仲裁协议必须具备上述要素和内容,确保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对内容不明确的仲裁协议的处理方法

    处理内容不明确的仲裁协议的三种方法。首先,鼓励当事人自行协商补充完善仲裁协议;其次,在仲裁机构发现协议缺失必要要素时,可以要求当事人补充完善;最后,人民法院在审查仲裁协议时,应理解仲裁与法院裁判是两种并列的解决争议的途径,只要当事人有仲裁意愿,就应尽

  • 劳动争议案件的管辖权问题

    黄某与上海某公司**分公司之间的劳动争议案件管辖权问题。黄某在工作中受伤后,要求解除劳动关系并索赔。双方约定管辖被提出异议,一种观点认为约定有效,另一种主张因排除劳动者选择管辖的权利而无效。作者同意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争议案件不适用约定管辖,而应适用

  • 仲裁协议的示范格式

    甲乙双方就某一事由达成的仲裁协议。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时,双方同意将纠纷提交至XXX仲裁委员会仲裁,并遵守仲裁裁决。协议一式三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 合同纠纷的调解途径

    合同纠纷的三种调解途径,包括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和法院调解。行政调解是通过说服教育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方式;仲裁调解是在仲裁机构主持下,通过自愿协商达成解决合同纠纷的协议;法院调解则是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平等协商并达成协议。这三种方式均在解决合同

  • 员工离职补偿协议
  • 仲裁裁决书关于原告与被告劳动纠纷的裁定
  • 二手房拆除门窗怎么维权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