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可以通过合意放弃的方式使仲裁协议失效,但是不能单方面放弃。放弃仲裁协议可以分为主动放弃和被动放弃两种情况。主动放弃是指当事人在签订仲裁协议后经过协商一致,放弃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纠纷。被动放弃是指协议的一方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而另一方依法提出管辖权异议,法院有权继续审理,导致仲裁协议失效。我国《仲裁法》对被动放弃做出了规定。
当仲裁庭作出最终裁决并得到履行或执行后,当事人的争议事项得以解决,仲裁协议失效。只有当仲裁庭作出中间裁决或部分裁决时,仲裁协议仍然有效。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再就同一纠纷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我国《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分别规定了仲裁裁决被撤销或不予执行的条件和程序。如果仲裁协议被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调解书生效后,当事人的争议事项得以解决,仲裁程序终结。负有义务的当事人应履行义务,否则另一方当事人可申请强制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不能再就该纠纷申请仲裁,也不能向法院起诉。但是法律赋予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撤销生效的仲裁调解协议和申请不予执行的权利。
合同中的仲裁协议条款,包括意思表示、仲裁事项和选定仲裁委员会等方面。仲裁协议必须明确表达当事人的意愿,且仲裁事项必须与当事人之间存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仅限于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选定仲裁委员会时,必须明确指定具体的仲裁机构,否则仲裁协议无效。最后
关于仲裁裁决执行案件的相关规定。其中,被执行人、案外人可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并由人民法院裁定。执行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特定条件下可指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审查不予执行申请,并询问当事人。同时,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申请有一定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民商事争议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规定了劳动争议调解协议可直接申请法院确认,无需经过仲裁程序。同时,《意见》还规范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旨在发挥多元纠纷解决方式
工伤补偿协议是否具有排除仲裁和起诉的效力。文章指出,员工私自签订的工伤补偿协议并不具有既判力和强制执行效力,也不能排除劳动者通过仲裁或诉讼程序获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赔偿律师费的收费标准和工伤理赔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