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诉人应按规定如实填写《申诉书》,并提交三份,其中两份由申诉人或代理人提交给仲裁委,一份由申诉人保留。
如果申诉人是劳动者,应提交本人身份证明的原件和复印件;如果申诉人是用人单位,应提交本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本单位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
申诉人应提交能够证明与被诉人存在劳动关系的相关材料,如劳动合同(聘用合同或协议)、解除或终止合同通知书、工资单(条)、社会保险缴费证明等及其复印件。
根据立案审查的需要,仲裁委可能要求申诉人提交能够证明被诉人身份的相关材料。如果被诉人是用人单位,应提交工商注册登记相关情况的证明;如果被诉人是劳动者,应提交本人户口所在地、现居住地地址、联系电话等。
并非每个在单位工作的人与单位之间的关系都属于劳动关系。在申诉之前,申诉人应明确自己与单位之间关系的性质,是劳动关系、劳务关系还是其他民事关系。
劳动关系是合法劳动关系,受法律保护。申诉人要获得法律保护,必须先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有效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条、银行工资卡记录、休假条、交接单、工作证、工作服等。申诉人应养成保存这些证据的习惯。
劳务关系不受劳动法保护,应通过民事诉讼解决。对于不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来说,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可能是一个难题。当发生争议时,可以咨询律师或向劳动仲裁部门询问是否立案,以确定双方关系的性质。如果确定是劳务关系,应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单位给申诉人打有工资条,申诉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节省时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即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这属于劳动争议,仍可以直接提起诉讼,并且如果不过诉讼时效,胜诉也是可能的。因此,在申请劳动仲裁时,申诉人首先要确定与单位之间关系的性质,并充分收集和掌握有利的证据,以确保在仲裁初期不会犯错,并为后续行动打下坚实基础。
处理内容不明确的仲裁协议的三种方法。首先,鼓励当事人自行协商补充完善仲裁协议;其次,在仲裁机构发现协议缺失必要要素时,可以要求当事人补充完善;最后,人民法院在审查仲裁协议时,应理解仲裁与法院裁判是两种并列的解决争议的途径,只要当事人有仲裁意愿,就应尽
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和不予执行程序的详细步骤。包括当事人申请、提供证据、合议庭审查核实以及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等环节。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事项的两个通知,详细说明了撤销和不予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审查程序和时间限制。
仲裁代理人的特点及其在仲裁活动中的作用。仲裁代理人以被代理当事人的名义参加仲裁,必须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行事,目的是维护被代理人的权益。代理人不能同时担任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委托代理需提交授权委托书,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仲裁当事人有权申请财产保全,但申请
劳动争议仲裁的费用标准、支付方式以及具体的仲裁程序。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经费由财政保障。具体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支付方式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仲裁程序包括组成仲裁庭、调查取证、仲裁调解和仲裁裁决等环节,整个流程应在一定时间内结束,如有需要可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