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制度是解决争议的一种非诉讼方式,其重要内容包括协议仲裁制度、或裁或审制度和一裁终局制度。
协议仲裁制度要求仲裁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口头方式达成的仲裁意思表示无效。仲裁协议一经有效成立,即对当事人产生法律约束力。有效的仲裁协议将排除法院的司法管辖权。仲裁协议是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案件的基础,也是仲裁庭审理和裁决仲裁案件的依据。即使合同发生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仲裁协议仍然独立存在并产生效力。
或裁或审制度是指当事人在仲裁庭组成前,可以选择将争议提交给仲裁委员会进行调解或者审理。当事人选择调解的,仲裁委员会将组织调解,调解成功后终止仲裁程序。当事人选择审理的,仲裁庭将组成并进行仲裁程序。
一裁终局制度规定,仲裁裁决是终局的,不得再行上诉或者申请复议。仲裁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当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申请仲裁的条件包括以下要素:
仲裁庭由仲裁员组成,合议仲裁庭由3名仲裁员组成。当事人双方各自选定或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3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3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
仲裁中的和解与调解是解决争议的两种方式。当事人可以选择将争议提交给仲裁委员会进行调解或者审理。如果当事人选择调解,仲裁委员会将组织调解,调解成功后终止仲裁程序。如果当事人选择审理,仲裁庭将组成并进行仲裁程序。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是一种司法救济方式。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主要理由包括:
仲裁裁决的执行和不予执行是仲裁程序的最后阶段。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对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然而,根据法定情形,法院也可以决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
处理内容不明确的仲裁协议的三种方法。首先,鼓励当事人自行协商补充完善仲裁协议;其次,在仲裁机构发现协议缺失必要要素时,可以要求当事人补充完善;最后,人民法院在审查仲裁协议时,应理解仲裁与法院裁判是两种并列的解决争议的途径,只要当事人有仲裁意愿,就应尽
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和不予执行程序的详细步骤。包括当事人申请、提供证据、合议庭审查核实以及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等环节。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事项的两个通知,详细说明了撤销和不予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审查程序和时间限制。
仲裁代理人的特点及其在仲裁活动中的作用。仲裁代理人以被代理当事人的名义参加仲裁,必须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行事,目的是维护被代理人的权益。代理人不能同时担任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委托代理需提交授权委托书,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仲裁当事人有权申请财产保全,但申请
劳动争议仲裁的费用标准、支付方式以及具体的仲裁程序。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经费由财政保障。具体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支付方式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仲裁程序包括组成仲裁庭、调查取证、仲裁调解和仲裁裁决等环节,整个流程应在一定时间内结束,如有需要可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