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商事仲裁主要以机构仲裁形式存在,各国拥有各自的仲裁机构,这些机构在类型和范围上存在差异。有些仲裁机构只受理国际或涉外案件,有些则只受理非国际或涉外的国内案件,还有一些机构则同时受理国内和国际案件。此外,一些仲裁机构将自己的受案范围限制在特定领域,如海事、农产品或工程等领域的争议,而另一些机构则是综合性的,接受各种可仲裁的争议。
在决定是否有管辖权时,仲裁机构必须考虑其受案范围。同样地,法院在决定是否强制执行仲裁协议和仲裁裁决时,也会面临这个问题。
然而,在仲裁立法中,只有少数国家明确规定了这个问题,大多数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则对其受案范围进行了规定。例如,1998年的《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第1条规定了国际商会仲裁院的职能是解决国际商事争议,但根据仲裁协议,该仲裁院也可以处理非国际商事争议;而1994年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中心仲裁规则》没有明确规定受案范围,该中心既可以受理国际知识产权争议,也可以受理其他争议。
仲裁机构应当遵守自己规定的受案范围,即使这个范围是由仲裁机构自己划定的,也具有强制力。如果仲裁机构受理了超出其权限的争议,对方当事人可能会认为该争议对该机构来说是不可仲裁的,即该机构不具有管辖权。根据《纽约公约》第2条、第5条或其他类似法律的规定,法院可以拒绝承认和执行这种裁决。
经济仲裁是指仲裁机构根据申请人的请求,在经济交往中发生的经济争议上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经济仲裁的意义在于其灵活性大、手续简便、费用低廉,仲裁员对法律贸易方面的知识熟悉,能够公正、合理地解决问题,有利于推动中外经济贸易和国际技术交流的发展,同
仲裁是当今国际上公认并广泛采用的解决争议的重要方式之一。仲裁与调解、诉讼相比,有其鲜明的特点。可见仲裁采取自愿原则,仲裁是以当事人自愿为前提的,包括自愿决定采用仲裁方式解决争议;自愿决定解决争议的事项,选择仲裁机构等;当事人还有权在仲裁委员会提供的名
国际商事仲裁是指在国际商事活动中,当事人双方依事先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有关争议提交给某临时仲裁庭或常设仲裁机构进行审理,并作出具有约束力的仲裁裁决的制度。仲裁庭行使仲裁权基于当事人的授权。开庭是指由仲裁庭主持,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参加下,对仲裁
如果我国和被执行人所在国或其财产所在地国缔结或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有司法协助的内容,我国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条约的规定,向该国法院提出承认和执行我国法律文书的请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当事人请求执行的,如果被执行人或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