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商事仲裁主要以机构仲裁形式存在,各国拥有各自的仲裁机构,这些机构在类型和范围上存在差异。有些仲裁机构只受理国际或涉外案件,有些则只受理非国际或涉外的国内案件,还有一些机构则同时受理国内和国际案件。此外,一些仲裁机构将自己的受案范围限制在特定领域,如海事、农产品或工程等领域的争议,而另一些机构则是综合性的,接受各种可仲裁的争议。
在决定是否有管辖权时,仲裁机构必须考虑其受案范围。同样地,法院在决定是否强制执行仲裁协议和仲裁裁决时,也会面临这个问题。
然而,在仲裁立法中,只有少数国家明确规定了这个问题,大多数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则对其受案范围进行了规定。例如,1998年的《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第1条规定了国际商会仲裁院的职能是解决国际商事争议,但根据仲裁协议,该仲裁院也可以处理非国际商事争议;而1994年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中心仲裁规则》没有明确规定受案范围,该中心既可以受理国际知识产权争议,也可以受理其他争议。
仲裁机构应当遵守自己规定的受案范围,即使这个范围是由仲裁机构自己划定的,也具有强制力。如果仲裁机构受理了超出其权限的争议,对方当事人可能会认为该争议对该机构来说是不可仲裁的,即该机构不具有管辖权。根据《纽约公约》第2条、第5条或其他类似法律的规定,法院可以拒绝承认和执行这种裁决。
中国涉外及商事纠纷的仲裁机构,主要介绍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前者主要处理涉及契约或非契约性的经济贸易等争议,后者则主要处理海事方面的争议,如船舶救助、碰撞、经营等争议以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损害的争议。两个机构均为我
处理内容不明确的仲裁协议的三种方法。首先,鼓励当事人自行协商补充完善仲裁协议;其次,在仲裁机构发现协议缺失必要要素时,可以要求当事人补充完善;最后,人民法院在审查仲裁协议时,应理解仲裁与法院裁判是两种并列的解决争议的途径,只要当事人有仲裁意愿,就应尽
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和不予执行程序的详细步骤。包括当事人申请、提供证据、合议庭审查核实以及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等环节。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事项的两个通知,详细说明了撤销和不予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审查程序和时间限制。
仲裁代理人的特点及其在仲裁活动中的作用。仲裁代理人以被代理当事人的名义参加仲裁,必须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行事,目的是维护被代理人的权益。代理人不能同时担任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委托代理需提交授权委托书,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仲裁当事人有权申请财产保全,但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