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第三人制度探究

时间:2020-05-25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9874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际争议的日益增多和日趋复杂,涉及仲裁协议的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的情况客观存在,理论界对于是否应该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存在很大分歧,本文阐述了争议双方的主要观点及理由,并列举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对仲裁第三人制度的立法及实践经验,笔者通过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的分析,认为仲裁的性质决定了仲裁庭的权力是有限的,设立第三人制度会使仲裁的强制性增强,自治性的优势减弱,仲裁成本增加,审理期限延长,所以,中国目前没有必要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

[关键词]仲裁第三人意思自治仲裁协议

一、概述

仲裁作为替代诉讼的一种解决民商事争议的方式,是指当事人各方依据单独订立的仲裁协议或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将发生的争议提交给各方信任的仲裁庭审理,并居中作出有约束力的仲裁裁决以解决争议。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深入,争议日趋复杂,常常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仲裁协议订立方以外的第三人,虽然很多甚至是大部分国家的仲裁法都没有像民事诉讼法一样规定第三人制度,但仲裁第三人仍是一个常见的术语。[1]在商事活动中,基于合同债权债务的转让、法人的合并、分立、代理、代位权和撤销权的行使、仲裁裁决的执行等均可能产生非仲裁协议的订立者——仲裁第三人。一般认为,仲裁第三人是指与仲裁协议当事人之间无原始缔约或继受关系或以其他方式存在仲裁协议的人,即与仲裁协议当事人不存在任何形式的仲裁协议的人。我国《仲裁法》对于第三人问题没有明确规定,而最高人民法院于2004年7月22日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中,对仲裁第三人问题也仍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所以在实践中针对此问题作法不一。目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于仲裁中应否类比民事诉讼法设立第三人制度争议较大。民事诉讼中,第三人制度是在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基础上产生的。按照相对性原则(又称默契原则),合同当事人之间存在默契关系,这种默契关系是合同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的前提,对于非合同当事人来说,合同不具有效力。相对性原则在二十世纪以前一直作为合同法根本原则,大量的判例都在维护这项原则,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许多国家的法律都对相对性原则作了一些例外规定。最突出的就属各国民事诉讼中普遍设立的第三人制度。

按照我国1991年《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在民事诉讼中,第三人是指对当事人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者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他有具体的利害关系,因而参加到当事人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中进行诉讼的人。第三人分为两类: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民事诉讼中设立第三人制度有利于彻底解决彼此有联系的各种争议,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弥补合同相对性原理对案外人利益的损害,并能减少讼累,简化审判程序,节约诉讼成本,同时也可防止不同法院对同一争议作出互相对立的裁判,减少判决执行的难度。正由于诉讼第三人制度的优越性,以及诉讼程序与仲裁程序在解决民商事争议中的相似性,支持设立仲裁第三人的学者们据此认为仲裁中可以设立第三人制度,但是如果设立此制度,仲裁的意思自治原则就受到了挑战,保密性优势就荡然无存,于是有学者对设立仲裁第三人持反对观点,笔者在本文中将结合各方争议的焦点对仲裁中究竟应不应该设立第三人制度作详细的分析。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仲裁裁决的撤销及其依据

    仲裁裁决的撤销及其依据,包括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撤销和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撤销理由的默示放弃制度。撤销仲裁裁决是为了监督国际商事仲裁活动,实现国家的司法干预和控制。各国立法中,法院撤销仲裁裁决的理由包括仲裁协议无效等。默示放弃制度符合禁止反言原则和诚实信用

  • 英国仲裁制度的特点和启示

    英国仲裁制度的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文章指出,仲裁员在仲裁过程中需确保裁决基于双方证据和辩论,并谨慎处理明显遗漏的事项,避免偏袒任何一方。同时,仲裁员不能干涉证据或告诉双方如何准备案件。最后,仲裁员的提醒和裁决必须合理,以确保裁决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的相关规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旨在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由人民政府依法设立,仲裁委员会处理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度,可设立派驻仲裁庭等。仲裁员分为专职和兼职,仲裁委员会建立仲裁

  • 拆迁协议是否有效

    拆迁协议的效力问题,包括签订协议的条件和拆迁协议纠纷的诉讼时效。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拆迁补偿协议丢失的解决办法和拆迁协议纠纷的解决方法,包括协商洽谈、调解服务和仲裁制度等。

  • 法律意义上的仲裁地点及其确定方法
  • 仲裁委员会
  • 员工自动离职劳动关系中止了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