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诉人应按照规定如实准确填写《申诉书》,并准备三份,其中两份提交给仲裁委,一份留存。申诉人是劳动者的,需提交本人身份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申诉人是用人单位的,需提交本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本单位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
申诉人需准备能够证明与被诉人存在劳动关系的材料,如劳动合同(聘用合同或协议)、解除或终止合同通知书、工资单(条)、社会保险缴费证明等材料及复印件。
根据仲裁委的要求,申诉人需提交能够证明被诉人身份的相关材料。如果被诉人是用人单位的,需提交工商注册登记相关情况的证明,包括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地、经营地等情况。如果被诉人是劳动者的,需提交本人户口所在地、现居住地地址、联系电话等。
仲裁委在收到《申诉书》后七日内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并将决定送达当事人。
决定受理的案件,当事人需在接到通知后三日内到仲裁委领取《案件受理通知书》,办理受理手续。决定不予受理的案件,仲裁委将向申诉人送达《不予受理通知书》。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如果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如果用人单位不提供,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二倍工资是否一裁终局的问题。依据法律规定,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如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金额,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同时,未签劳动合同情况下超过一年未主张双倍工资请求的,视为签署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另外,用人单位在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和仲裁时效期限。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部分劳动争议裁决被视为终局裁决,包括金额低于地方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案件和在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国家劳动标准有关的争议。同时,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可以向有关部门寻求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以因多种情况中断或中止,包括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后发生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不受仲裁时效限制。
合同仲裁一般会阻止同一纠纷再次起诉,但如果仲裁裁决被法院撤销或不予执行,当事人可以根据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法院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九条,仲裁协议是独立存在的,即使合同发生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仲裁协议仍然有效。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