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准则根据其作用范围和重要性的不同,可分为一般的广告准则和专门的广告准则。一般的广告准则是适用于所有广告的最基本原则,贯穿于整个广告活动。它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对广告内容和形式的要求以及对广告内容和形式进行限制的禁止性规定。
一般的广告准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广告内容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确保广告的社会效益。
a. 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广告应既具有艺术上的美感,又能完成商品或服务的宣传作用。广告内容应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对全社会的人民有利。
b. 促进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广告与商品服务密切相关,应致力于提高商品和服务的质量,这关系到企业的兴衰、社会的整体利益、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总体形象。
c.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广告的目的是扩大消费,满足消费者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广告传播应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不得妨碍社会安定,危害人身和财产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d.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广告内容应真实地、客观地传播与商品或服务相关的信息,不得欺骗或误导受众。
a. 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性:广告中对商品的质量、价格、生产者、产地以及承诺必须具有真实性。
b. 服务的真实性:广告中对服务的形式、质量、内容、价格、承诺必须真实。
c. 赠品的真实性:广告中如有赠送礼品的表述,应明确标明赠送的品种和数量。
d. 数据和引用的真实性:广告中使用的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必须真实、准确,并标明出处。
广告应在形式上具有可识别性,使消费者能够辨认出其为广告。大众传播媒体不得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发布广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广告应有广告标记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不得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特别是在使用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体发布广告时,必须有专门的标记作为提示,以便广大消费者能够区分广告与新闻。
广告不得直接贬损其他企业产品和服务,也不得以诋毁的方式给竞争产品或服务不公正的评价。广告不得进行不全面的比较,抬高自己,贬低他人,也不得侵害竞争产品或服务的声誉,损害竞争对手的合法权益。这些行为均属于不正当竞争。
广告不得损害未满18周岁的公民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a. 尊重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权利,维护他们的尊严。
b. 广告语言、文字、画面不得含有歧视、侮辱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内容。
c. 针对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商品广告应真实、明确、易于理解,真实反映产品质量,明确说明产品的性能、用途和使用方法,不得损害残疾人的身体健康。
以下情形被禁止进行广告:
a. 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
b. 使用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
c. 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
d. 妨碍社会安定和危害人身、财产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e. 妨碍社会公共秩序和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f. 含有淫秽、迷信、恐怖、暴力、丑恶的内容。
g. 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
h. 妨碍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
i. 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
j.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
房地产行业中虚假广告的问题。调查表明,消费者对房地产广告的真实性质疑严重,虚假广告表现多样。要追究开发商的责任,需要满足广告内容虚假、购房者受欺骗和误导、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以及因果关系等条件。
虚假广告受骗的赔偿责任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消费者因虚假广告受到欺骗可以向广告主寻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和广告代言人在特定情况下也应承担连带责任。虚假广告行为的认定涉及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宣传的产品与服务的真实性。如果广告捏造事实或宣传内容与
电商虚假广告的处罚标准,包括虚假广告行为的情节严重构成虚假广告罪的具体标准以及成立虚假广告罪的处罚。针对违法所得数额、消费者损失数额、多次虚假宣传行为及造成的人身伤残等严重后果等方面明确处罚规定,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一起商品房销售虚假广告的案例,其中开发商在广告中夸大宣传了商品房的环境设施,购房者入住后发现实际情况与广告不符而提起诉讼。开发商以广告非邀约、未对售房内容作出约定及未写入合同为由进行辩护。文章还介绍了商品房虚假广告的含义、形式和内容,包括商品房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