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侵权行为中,加害人和受害人地位相对平等,但在环境侵权中,加害人通常是具有经济实力的企业,而受害人则是缺乏规避和抵制能力的一般公众,导致双方地位不平等。
一般侵权行为直接损害个别受害人的财产和人身权益,而环境侵权行为则通过环境介质间接影响人身和公私财物。由于环境诸要素被视为自由财产,人们无法占有和支配,因此环境权作为环境损害的救济依据产生。
一般侵权行为往往违法或违反社会道德,而导致环境侵权的排污行为在现有生产技术水平下通常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必然产物,具有一定的社会合理性。
一般侵权行为通常是一次性的或持续时间较短,损害随着侵害行为的实施而立即发生,易于认定。而环境侵权常具有连续性、反复性,需要通过广大的空间和长时间的积累以及多重复合效应才能显现出损害,具有积累性、滞后性和不确定性。这使得确定加害人、侵害行为的发生时间、过错的存在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变得困难。
传统民事责任主要以财产权和人身权为依据,而环境民事责任除了以财产权和人身权为依据外,还以环境权益作为追究民事责任的依据。
传统民事责任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要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是例外。而环境民事责任则主要是一种无过错责任。
由于环境侵权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社会有用性,确定加害人的责任和责任形式时,不得不对双方的利益进行衡量,以决定加害人的责任和责任形式。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重要性及其相关规定。该制度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有助于环境保护部门了解本地污染状况和变化情况,为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文章详细阐述了法律法规对排污申报的要求、申报登记的要求和程序、污染物的种类以及申报登记的程序和检查。排污单位必须按照法
政策法规处的行政复议相关内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环保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不满意的可申请复议。复议内容包括对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侵犯经营自主权、许可证办理、证书变更等决定的不满。申请人应在得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应在受理申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的现状和问题。指出修宪处理并非现实选择,重点在于加强已有应急法律规范的修改和完善。同时,建立突发环境污染应急管理机构,整合到国家常规管理体制中,并进行实践检验和应急处理演习。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和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也是完善应急机
该规定是对民事责任的一般规定,对违约责任适用,对侵权责任也适用,对一般侵权行为适用,对特殊侵权行为也适用,则对属于特殊侵权行为的环境侵权行为适用,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可见,新《水污染防治法》对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的范围进行的扩大是有效的,因此在水污染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