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司非法解除合同时,需要赔偿我们的损失。一般来说,赔偿金需要缴纳税务。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通知,个人因解除劳动关系而获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部分则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家规定了对劳动者
2024-08-15
根据情况而定,有的侵权赔偿不需要纳税,而有的需要纳税。如果是国家赔偿,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对赔偿请求人取得的赔偿金不予征税。”因此,对当事人取得的国家赔偿金,法律规定不用缴纳任何税款,相应在企业所得税上应当一律作为免税收入。因此,当事
2024-08-13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个人偿付债务可以抵个税包括六大项目。根据以上抵扣
2024-08-11
企业所得税管理处表示,企业在政府征收土地并获得补偿时,不需要缴纳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然而,如果企业没有计划或立项报告来重置、改良或购置其他固定资产,从政府获得的搬迁补
2024-08-11
实务操作中,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规定,企业按税法规定实行加速折旧的,其按加速折旧办法计算的折旧额可全额在税前扣除。例:某企业2014年6月购买一台电脑,固定资产入账价值4800元,企业2014年7月开始按照折旧年限3年,残值
2024-08-07
合伙企业合伙人是自然人的,缴纳个人所得税;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缴纳企业所得税。(一)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以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2024-08-06
公司将股权转让给某公司,该股权转让所得,将涉及到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契税、印花税等相关问题。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应并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2024-08-05
因此,对于不在公司任职的董事津贴,按照劳务报酬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劳务报酬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因此,如果A、B公司在同一县市范围内,纳税人当月取得的董事津贴应合并计税,否则可以分别计税。
2024-07-31
个人所得税不包含公积金和养老保险。(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按照国家或省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
2024-07-29
依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公司股东获得公司盈余分红的,股东应该向税务部门申报个人所得税,依据获得的数额交纳个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
2024-07-25
如果劳动者每个月的工资、薪金收入超过5000元的,就需要超出部分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
2024-07-25
工伤事故补偿金不属于《个人所得税法》所列十一项所得范围,不缴纳个人所得税,不需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五)经营所得;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2024-07-24
离职的经济补偿金如果达到纳税起点数额,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经
2024-07-24
不需要,在征地补偿的过程中,当地居民或者集体单位都应当对详细内容进行掌握,以免在发放征地补偿金不知所措。对于政府的企业所得税来说,政府征收集体土地,公司获得补偿,不征收“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企业应在搬迁完成年度将搬迁所得计入当年度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
2024-07-17
《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运行以来,不少纳税人咨询子公司使用母公司的商标与分公司使用总公司的商标,该不该支付费,以及所支付的商标使用费能否在税前扣除。根据《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的规定,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不得在税前扣除。
2024-07-12
员工在试用期被裁员后获得的经济补偿金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根据国家规定,员工的收入在超过一定金额时需要交税。个人因解除劳动关系而获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
2024-07-07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