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承诺失效大都由于承诺到达对方当事人的期限出现了延误。承诺可以撤回,但不能因承诺的撤回而损害要约人的利益,因此,承诺的撤回是有条件的,即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生效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承诺的超期,也即承诺的迟到,是指受要约人主观
2024-10-04
对要约人的拘束力,表现在要约生效后,要约人即不得撤回、撤销或对要约加以限制、变更和扩张。对受要约人的拘束力,在理论上又称为要约的实质拘束力,是指受要约人于要约发生法律效力时,取得依其承诺而使合同成立的法律地位。在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时,该要约失去
2024-09-30
要约是需要在到达受要约人的时候撤回的。要约撤回,是指在要约生效前,要约人使其不发生法律效力的意思的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受要约人应当及时向要约人发出通知,告知其撤回的通知已经迟到,要约已经生效。
2024-09-11
要约发生法律效力之前,不会对受要约人产生任何影响,不会对交易秩序产生任何影响,所以要约发出后是可以撤销的。今天,华侓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因此,要约人如欲撤回要约,必须选择快于要约的方式向受要约人发出撤回的通知,使之能在
2024-09-05
请求函不算要约。发出要约的一方称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称受要约人。要约应当明确,具体,表明一旦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5,要约人不得在事先未声明的情况下撤回或变更要约,否则构成违反前合同义务,要承担缔约过失的损害赔偿责任。
2024-08-30
但撤回要约的表示必须在要约发生法律效力以前作出。在此阶段,应当允许要约人使尚未生效的要约不产生预期的效力。在这种情况下,受要约人应当及时向要约人发出通知,告知其撤回的通知已经迟到,要约已经生效。发出要约的当事人称为要约人,而要约所指向的对方当事人则称
2024-08-28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受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的,由于要约未成为合同,所以是不具有约束力的,所以撤销要约是不需要赔偿的。第十七条 要约可以撤回。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一)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
2024-08-27
承诺的撤回,是指受要约人将已经发出的承诺,在到达要约人之前宣告取消。
2024-08-27
承诺撤回是指承诺人在承诺生效前有权取消承诺。是受要约人(承诺人)在发出承诺之后并且在承诺生效之前采取一定的行为将承诺取消,使其失去效力。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
2024-08-15
《合同法》第27条规定: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承诺的撤回,是指承诺人主观上欲阻止或者消灭承诺发生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
2024-08-03
要约的撤销,是要约人消灭要约效力的意思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8条规定:“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要约撤销的效果相当于旧要约撤销,新要约产生。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后,要约对要约人产生拘束力,此时不
2024-07-25
合同签订的过程就是当事人双方使其意思表示趋于一致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合同法上称为要约和承诺。对话形式要约,自受要约人了解时,要约发生效力。书面形式的要约于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撤回的程序、要求,与要约撤回的程序、要求,完全相同。当受要约人正式按照有关规定
2024-07-16
承诺的撤回是指受要约人阻止承诺发生法律效力的意思表示。如果撤回承诺的通知晚于承诺的通知到达要约人,则承诺已经生效,合同已经成立,受要约人便不能撤回承诺。受要约人接到要约后,通知要约人不同意与之签订合同,则拒绝了要约。如果受要约人的回复没有作出承诺,但
2024-07-12
在这种情况下,受要约人应当及时向要约人发出通知,告知其撤回的通知已经迟到,要约已经生效。如果受要约人怠于通知时,要约人撤回要约的通知视为未迟到,仍发生撤回要约的效力。
2024-07-10
因为承诺与要约的内容应当一致,而变更之后的承诺就会变成新的要约,就不再是承诺;而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后,承诺到达即会生效,所以若想对承诺进行变更,则应当在未到达要约人之前,而在到达之前对承诺。根据我国《合同法》,在承诺到达前,可撤回承诺。依据《合同法》
2024-06-25
(一)要约中有不可撤销的表示。不可撤销的意思表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作出,最直接和最清楚的方式是由要约人在要约中作一个有效的声明,如“这是一个确定的要约”、“我们坚持我们的要约直到收到贵方的回复”等。在这种情况下,受要约人应当及时向要约人发出通知,告知其撤
2024-06-15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信访复查不受理的解决方法。如果公民对信访部门的决定不服,可申请复查,如信访机关不受理,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诉。但需注意,如果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并以同样事实和理由反复投诉,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将不再受理。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