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人身损害赔偿达成和解相关法律知识

人身损害赔偿达成和解相关法律知识

  • 我国纠纷协议书如何写

    甲乙丙丁四方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方实际情况,就XXXX年月日发生在方工地的甲方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经各方协商,现达成和解协议如下:。一式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见证人一份,各方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为本协议书附件。

    2024-09-27

  • 人身损害赔偿私了有效吗

    人身损害赔偿私了如果是双方自由真实的意思表示,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对方反悔,可以依据此书面协议向法院起诉。发生交通事故后,损害赔偿的解决方式有两种,一是自行和解达成赔偿协议,即“私了”;

    2024-09-17

  • 人身损害赔偿协议无效的几种情形

    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之间达成的交通事故赔偿协议具有约束力。根据《合同法》规定,如果和解协议存在显失公平、重大误解或欺诈、胁迫等情形,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变更或撤销协议。

    2024-08-20

  • 交强险是否包含自己修车费用的保障?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以要求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赔偿。造成被害人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就民事赔偿问题达成调解、和解协议的,赔偿范围、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

    2024-08-14

  • 医院不给开转院证明怎么办

    如果医院不给开转院证明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局投诉。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章第四十六条之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司法实践中,就人身损害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一方反悔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保护其

    2024-07-15

  • 故意伤害罪轻伤二级量刑标准及赔偿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故意伤害不可以调解,但是故意伤害罪是可以和解的,去达成和解赔偿协议及取得受害人的谅解,可以依

    2024-04-09

  • 刑事案件开庭后可以达成和解吗

    一般和解之后是不能再起诉的,要是和解协议有失公平是可以进行起诉的。和解协议系原、被告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应属合法。当事人签订的人身损害赔偿和解协议的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法律虽然规定了因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合同当事人可以行

    2024-03-23

  • 如何写民事纠纷协议书

    甲乙丙丁四方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方实际情况,就XXXX年月日发生在方工地的甲方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经各方协商,现达成和解协议如下:。一式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见证人一份,各方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为本协议书附件。

    2024-01-18

  • 交通人伤事故协议书怎么写?

    交通人伤事故协议书应该写清楚双方当事人的身份情况以及双方当事人关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所达成的一致意见。交通人伤事故双方和解协议需要双方协商拟定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途中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2023-06-30

  • 不赔偿死亡赔偿金怎么办

    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死亡赔偿金是基于死者死亡对死者近亲属所支付的赔偿。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任何一部法律规定死亡赔偿金为遗产。死亡赔偿金是公民因人身损害事故死亡之后才发生的,而不是公民死亡时所遗

    2022-03-17

  • 和解协议书范本及签订和解协议时的注意事项

    甲乙丙丁四方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方实际情况,就XXXX年月日发生在方工地的甲方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经各方协商,现达成和解协议如下:。一式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见证人一份,各方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为本协议书附件。

    2020-05-25

  • 刑事案双方达成和解讼吗

    一般和解之后是不能再起诉的,要是和解协议有失公平是可以进行起诉的。和解协议系原、被告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应属合法。当事人签订的人身损害赔偿和解协议的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2020-05-25

1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