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伤残鉴定结果一般在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材料递交后60天内出具,特殊情况下可延长30天,最迟90天出结果。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
2024-07-01
工伤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受到的伤害。根据劳动合同,工伤的相关情况会在合同中有所说明。对于一般工伤骨折的赔偿金额,需要向人社局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伤残鉴定,根据等级享
2024-06-29
属于因公、因战致残的复员转业军人旧伤复发的,需提交《革命伤残军人证》、旧伤复发后医院的诊断证明和劳动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是否为工伤的行政决定。
2024-06-27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个人或其直系亲属认为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偏轻或偏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
2024-06-27
职工发生工伤后,若存在残疾或影响劳动力,或停工留薪期满,需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申请时需填写申请表,并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工伤认定决定书、诊断证明
2024-06-26
第二十五条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
2024-06-22
童工受到伤害处理的问题。《北京市企业劳动者工伤保险规定》的适用范围不包括童工,企业非法使用童工所造成的伤害,应依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处理,伤残童工不需进行工伤认定,劳动鉴定委员会可根据单位或监护人提出的申请进行伤残等级鉴定,由使用童工的
2024-06-20
应当自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应当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单位应当自伤害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024-06-19
依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劳动者产生职业病被认定为工伤后,是可以申请工伤赔偿的,会依据劳动能力鉴定结果进行赔偿。第三十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在接到职
2024-06-19
工伤鉴定是在申请工伤鉴定的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在其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之后,由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对其进行的评定的行为。广义的工伤鉴定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和致残等级鉴定。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只负责因工伤或因病而导致的劳动能力鉴定问题。
2024-06-18
1)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3)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6)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
2024-06-17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2024-06-17
属不属于工伤首先应该确定是否是事实劳动关系,还需要通过劳动部门,向工伤鉴定委员会提交工伤认定申请书,看是否构成工伤。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照发工资,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
2024-06-16
试用期发生工伤的,申请工伤赔偿流程: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携带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书等资料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工伤保险待遇。
2024-06-15
对初次鉴定结论不服,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工伤职工或者用人单位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初次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或者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
2024-06-14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2024-06-10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