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法律援助中心揭示的公民代理诉讼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公民代理人以替亲友帮忙的名义咨询案件处理程序并收取感谢费,他们缺乏法律专业知识,干扰法院审判秩序,违背法律援助初衷。针对这些问题,市法律援助中心提出了建立备案登记制度和加大法制宣传力度的解决方案。
2025-04-19
法官审理案件公正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上诉、申请再审、申请抗诉等法律途径。同时,文章介绍了审判人员回避制度的规定,包括应当回避的情形和申请回避的途径。当事人若发现审判人员违反回避制度,可依法申请其回避。
2025-04-07
民事申请回避的程序,包括回避主体、回避方式和程序、回避事由、回避的法律后果以及违反回避制度的法律责任。回避主体包括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回避方式包括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法院会根据申请作出决定。回避事由包括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等情形。被
2025-03-28
人事劳动争议案件的二审流程,涉及审判结果是否维持原判以及当事人能否不出庭二审的问题。法律制度规定了程序规范,允许当事人在符合特定条件下书面参与诉讼。不出席可能对辩护权益产生不利影响,建议征求法律专业人士意见。此外,连续工作超过规定时间可能违法,劳动争
2025-03-22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司法部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要求,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依据宪法法律规定,结合司法工作实际,制定本意
2025-02-15
公开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进行诉讼活动时,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其他正当事由,对案件进行公开审理的司法审判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
2025-02-05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无论是刑事诉讼还是民事诉讼,陪审员都是属于审判人员,所以人民陪审员是适用回避制度的。第一百八十三条 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或者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但是基层人民法
2025-01-28
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均应开庭公开进行审判。但公开审判的规模,可以按照实际情况灵活确定。仍应按照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执行,即: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合议制。依照六届全国人大常
2025-01-26
审判制度是我国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也是诉讼活动的重要法定原则。审判活动依法公开进行,是我国现行法律对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基本要求。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除法律另有规定,一律公开进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如果
2025-0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察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据此,出庭支持公诉的公诉人对于法庭组成人员违反回避规定的,在现有的法律制度框架内,只能在休庭后向本院检
2025-01-22
刑事证据开示法律制度不仅可以使法庭审判不致因为需要确定案件的争议焦点,调查核实证据而发生审理中断,以保证法庭审理的连续性,而且可以使案件宣判最大限度的符合客观实际,让被告人服判,减少不必要的上诉和申诉。
2025-01-18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当事人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人民检察院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抗诉。
2025-01-18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与刑事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直接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处理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不得参加该案的侦查、起诉、审判工作的一项制度。这是检察机关规范自身执法行为,确保司
2025-01-09
在我国,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外,一律由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告判决仍公开进行。不公开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进行诉讼活动时,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其他正当事由,对案件不进行公开审理的司法审判制度。依法不公
2025-01-04
法律暂无明确规定,可能是因为不满足回避的事由。回避制度在诉讼中不是针对当事人而规定的。另一种是申请回避,即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存在民事诉讼法第40条规定的某种情形时,提出申请,要求他们回避。审判人员的自行回避和当事人申请回避结
2025-01-02
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在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中正式确立了检察建议的监督方式。为了构建科学的检察监督机制,促进诉权、审判权、检察监督权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本文通过比较再审检察建议与抗诉制度,对定位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性质并对其具体适用、法律效力等的规
2024-12-31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新《民诉法》下的诉讼保全程序,包括担保要求、申请方式、财产保全措施、诉前和诉讼中的保全申请时间以及保全对象的界定。担保不是必须的,法院有一定的裁量权;申请方式包括书面和口头;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等;诉前保全在起诉前,诉讼保全在诉讼程序开始后;保全对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