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 > 如何应对欺骗消费者行为的法律措施

如何应对欺骗消费者行为的法律措施

时间:2024-01-04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6621

如何处理欺骗消费者行为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如果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购买者可以要求三倍商品价格的经济补偿。

如何认定消费欺诈行为

消费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国家工商总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

1.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采用的手段

根据《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经营者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 在销售的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 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商品
  • 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
  • 骗取消费者价款或者费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 不以真实名称和标记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 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 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和演示
  • 采用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虚假评论或者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
  • 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 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体验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
  • 谎称正品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
  • 夸大或隐瞒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质量、性能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误导消费者
  • 以其他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方式误导消费者

2. 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

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应以一般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识别能力为准。如果该行为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即构成欺诈。如果该行为不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个别消费者应证明自己确实发生误解以主张欺诈行为的成立。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一般都会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损害,但认定消费欺诈行为并不要求消费者有实际的损失或者损害发生,只要经营者的行为足以误导消费者就可以被认定为欺诈。

3. 经营者是否具有实施欺诈行为的主观方面

虽然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构成欺诈行为必须具有主观故意,但从文义上理解,欺诈就是掩盖事实真相误导消费者,“欺诈”二字本身已经揭示经营者具有主观故意。所以,在以下六种情形下,经营者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故意,就属于欺诈:

  • 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
  • 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
  • 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或厂址、篡改生产日期的商品
  • 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
  • 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
  • 销售伪造或者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上团购是否有发票?

    网上团购是否有发票的问题,根据发票管理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网上团购应该提供发票。商家拒绝开具发票是违法行为,消费者有权索要发票,商家若拒绝提供发票,涉嫌偷税漏税。消费者在遇到商家拒绝开具发票时,可以向税务部门举报或拨打纳税服务热线投诉。

  • 气表被装反业主是否可以不支付报酬

    燃气管理条例对于装反气表的规定,以及业主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不支付报酬的问题。燃气经营者有责任向用户提供持续、稳定、安全的燃气供应,并指导用户安全用气。如果气表被装反,业主有权要求工人重装,且如果工人拒绝,可以不支付费用。同时,燃气用户也需要遵守相关

  • 餐馆要求加收清洁费的合法性分析

    餐馆要求加收清洁费的合法性分析。在消费者进行非正常消费活动如砸蛋糕游戏导致包厢环境污损时,商家有权额外收取清洁费。但商家需提前告知消费者相关规定,以避免纠纷。根据法律,商家必须明码标价并保护公共场所卫生清洁。因此,餐馆要求加收清洁费的做法在法律上是合

  • 消费者权益保护:揭示消费欺诈最低赔偿标准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时,消费者有权要求双倍赔偿。欺诈行为包括销售掺假商品、虚假宣传、以次充

  • 欺诈消费者行为怎么认定
  •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判断
  • 怎样认定经营者欺诈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