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抓获同案犯是否应被视为立功表现,是一个需要法院酌情考虑的问题。根据司法解释中对立功的明确规定,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被认定为立功行为。然而,与协助抓捕相比,劝说和陪同同案犯自首的行为在经济效果上更为显著。对于共同犯罪案件而言,协助抓捕同案犯可能导致同案犯拒不认罪、抵赖、推脱等情况的出现,进而增加查证难度和办案成本。而劝说和陪同同案犯自首则避免了抓捕环节,能够更快地查明犯罪事实,这种情况下节省了司法资源,提高了办案效率,符合立功的精神,因此应当被视为立功行为。
非犯罪分子本人实施的行为不能被认定为立功行为。
没有指明具体犯罪事实的“揭发”行为不能被认定为立功行为。
对其他案件侦破或其他犯罪分子抓捕没有实际作用的线索或协助行为不能被认定为立功行为。
通过非法手段或非法途径获取的线索和材料不能被认定为立功行为。
通过原担任的查禁犯罪等职务获取的线索和材料不能被认定为立功行为。
他人违反监管规定向犯罪分子提供的线索和材料不能被认定为立功行为。
负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提供的线索和材料不能被认定为立功行为。
重大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并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线索,并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对国家和社会做出其他重大贡献等表现。
所谓“重大犯罪”、“重点案件”、“重大犯罪嫌疑人”一般指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或案件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时间限制和相关规定。自动投案必须在犯罪嫌疑人尚未归案前进行,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犯罪较轻者可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
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法律处罚。首先,文章阐述了自首的认定标准和从宽处罚的原则。其次,介绍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处罚,包括可能面临的刑事责任和保险赔偿问题。再次,描述了肇事逃逸造成严重后果的法律处理。最后,针对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情况,文章指出将根据
挪用公款罪的数额巨大标准,根据刑法第384条的规定,详细阐述了数额较大、情节严重以及数额巨大的具体标准,并列举了相应的立案情况和刑罚幅度,以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挪用公款罪的严重性。
一般该怎么认定共同犯罪的立功,需要对抓捕同案犯起到了实际的协助作用。共同犯罪中同案犯的基本情况,包括同案犯姓名、住址、体貌特征、联络方式等信息,属于被告人应当供述的范围。公安机关根据被告人供述抓获同案犯的,不应认定其有立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