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抓获同案犯是否应被视为立功表现,是一个需要法院酌情考虑的问题。根据司法解释中对立功的明确规定,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被认定为立功行为。然而,与协助抓捕相比,劝说和陪同同案犯自首的行为在经济效果上更为显著。对于共同犯罪案件而言,协助抓捕同案犯可能导致同案犯拒不认罪、抵赖、推脱等情况的出现,进而增加查证难度和办案成本。而劝说和陪同同案犯自首则避免了抓捕环节,能够更快地查明犯罪事实,这种情况下节省了司法资源,提高了办案效率,符合立功的精神,因此应当被视为立功行为。
非犯罪分子本人实施的行为不能被认定为立功行为。
没有指明具体犯罪事实的“揭发”行为不能被认定为立功行为。
对其他案件侦破或其他犯罪分子抓捕没有实际作用的线索或协助行为不能被认定为立功行为。
通过非法手段或非法途径获取的线索和材料不能被认定为立功行为。
通过原担任的查禁犯罪等职务获取的线索和材料不能被认定为立功行为。
他人违反监管规定向犯罪分子提供的线索和材料不能被认定为立功行为。
负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提供的线索和材料不能被认定为立功行为。
重大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并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线索,并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对国家和社会做出其他重大贡献等表现。
所谓“重大犯罪”、“重点案件”、“重大犯罪嫌疑人”一般指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或案件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
职务侵占案件中自首的减刑规定。根据不同的自首情形,犯罪嫌疑人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减刑。若犯罪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时主动投案,可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若已被司法机关发觉但尚未受到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时投案,可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此外,如实供述未掌握的罪行
一般该怎么认定共同犯罪的立功,需要对抓捕同案犯起到了实际的协助作用。共同犯罪中同案犯的基本情况,包括同案犯姓名、住址、体貌特征、联络方式等信息,属于被告人应当供述的范围。公安机关根据被告人供述抓获同案犯的,不应认定其有立功表现。
2014年8月3日零时许,刚满16周岁的被告人张某伙同15周岁的陈某来到大庆泰康镇一鞋店实施盗窃,张某望风,陈某钻窗入室窃取现金3000元。15日2时许,同案犯陈某独自到老厨房饭店窃取一保险柜,并打电话给张某。张某在明知保险柜系盗窃所得,仍帮转移,并共同将保险柜砸开
所谓同案犯是指共同参加同一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同案犯之间,有的可能犯相同的罪,有的可能犯不同的罪。同案犯之间的揭发情况比较复杂,不能把检举揭发同案犯的犯罪行为一律认为不构成立功,或者一律认为构成立功,而应根据检举揭发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因此,“买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