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死刑复核权是属于最高人民法院的权利范围之内。
2006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有关问题的决定》公布,决定从2007年1月1日起,过去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原第13条规定发布的关于授权高级人民法院和解放军军事法院核准部分死刑案件的通知,一律予以废止。目前,死刑复核权彻底收归最高人民法院。
中国的审判制度
根据现行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其组织体系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各级各类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统一接受最高人民法院的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根据行政区划设置,专门法院根据需要设置。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
基层人民法院包括县、自治县人民法院、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法院,审判下列案件:
(1)审判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的第一审案件,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处理不需要开庭审判的民事纠纷和轻微的刑事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包括在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在中央直辖市的中级人民法院、省、自治区辖市和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审判下列案件:①法律规定由它管辖的第一审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外国人犯罪或者我国公民侵犯外国人合法权益的刑事案件;重大的涉外案件,在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指令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②基层人民法院移送的第一审案件;③对基层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
高级人民法院设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审判下列案件:①法律规定由它管辖的第一审重大或复杂的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②下级人民法院移送审判的第一审案件;③对下级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④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
高级人民法院的职权还包括:(1)复核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被告人不上诉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其中同意判处死刑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审;(2)复核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权,核准部分死刑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设于首都北京。它是国家的最高审判机关依法行使国家最高审判权,同时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工作。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工作。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审判下列案件:
①法律规定由它管辖的和它认为应当由自己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刑事诉讼法规定,它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民事诉讼法规定,它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是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行政诉讼法规定,它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是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②对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
③核准判处死刑的案件。
④进行司法解释。即对于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进行解释。
⑤领导和管理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事宜。
死刑复核程序中辩护律师的权利,包括听取意见、全面审阅案卷等。程序定义上,死刑复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复核程序适用范围及组成也有所涉及,处理结果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裁定。
中国的死刑复核制度的历史溯源。汉代初步建立了司法体系,包括死刑执行规范;南北朝时期死刑复核制度形成,皇帝和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掌握复核权;隋唐时期是法律司法制度发展的高峰,唐律对死刑复核程序做出了严格规定,并建立了司法监督体制,保障了死刑复核权的有效实施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的规定,包括一审判决死刑的复核程序、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死刑的复核要求、复核死刑案件的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的复核结果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复核过程中的作用。新刑诉法对死刑复核有严格规定,旨在确保司法公正和准确。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死刑复核程序,其是审查和核准死刑案件的特殊程序。尽管法律规定中存在广义和狭义的理解,但概念上存在混用情况,给实际操作带来困扰。为确保死刑案件的公正审判和合法执行,有必要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明确定义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