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员回避是当事人监督仲裁员的重要权利,也是保障仲裁程序公正的重要措施。当事人在以下情况下有权要求仲裁员回避:
当事人或其代理人与仲裁员存在近亲属关系,当事人有权要求仲裁员回避。
仲裁员与案件当事人存在利害关系,当事人有权要求仲裁员回避。
仲裁员与案件当事人或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当事人有权要求仲裁员回避。
仲裁员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当事人有权要求仲裁员回避。
仲裁员对承办的案件先提供过咨询,当事人有权要求仲裁员回避。
仲裁员是现任当事人法律顾问或代理人,或者曾任法律顾问并离任不满2年,当事人有权要求仲裁员回避。
仲裁员与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在同一单位工作且离开后不满2年,当事人有权要求仲裁员回避。
仲裁员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代理人,当事人有权要求仲裁员回避。
仲裁员曾担任过本案或与本案有关联案件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当事人有权要求仲裁员回避。
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事项,当事人有权要求仲裁员回避。
当事人请求仲裁员回避应采用书面形式,并说明回避的事实和理由。
如果当事人知道仲裁员有需要回避的事由,但仍同意该仲裁员进行审理,事后不得以此为由申请撤销仲裁。
仲裁员回避后,需要重新选定或重新指定仲裁员。
当事人可以请求已进行的仲裁程序重新进行,是否准许重新进行,由仲裁庭决定;仲裁庭也可以自行决定已进行的仲裁程序是否重新进行。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处理办法。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有权提出回避要求,涉及检察官和法官应立即停止工作等待上级决策。回避要求的处理程序需提交给法院院长或相应机关决定。回避决定作出后,应换人参与侦查、起诉和审判。驳回决定的申请人有权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诉讼
诉讼过程中的回避种类及其划分。回避主要包括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种。自行回避是公安司法人员主动退出诉讼活动的行为;申请回避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公安司法人员回避的行为,是当事人重要的诉讼权利;指令回避是有关组织或行政负责人作出的决定。此外
人民法院关于申请回避的决定书格式。在案件审理或执行过程中,申请人提出回避申请,需要写明被申请人的诉讼地位和姓名以及回避理由。法院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决定是否准许回避申请,并告知申请人如对此决定不服可申请复议。
关于刑事诉讼中回避申请的处理决定书。申请人提出回避申请后,法院依据相关法律审查并作出决定,包括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审查结果和最终决定。如申请人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