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但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采取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或者给予限期改正的要求。
对于同一个违法行为,行政机关不得对当事人进行两次以上的罚款行政处罚。
未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时,不予行政处罚,但应要求监护人进行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但未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时,可以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时,不予行政处罚,但应要求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时,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当事人符合以下情形之一时,应当依法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
对于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且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如果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如果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应当折抵相应罚金。
如果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不再给予行政处罚,除非法律另有规定。这个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如果违法行为具有连续或继续状态,期限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违纪党员的行政处罚程序。首先,调查核实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的错误事实。其次,审议与谈话,掌握案情并要求违纪党员写出书面检查。接着,党支部会议讨论研究,提出处分意见并通知违纪党员参加支部党员大会。最后,根据处分权限报请审批,由镇纪委下达批复,严重情况移交司
行政处罚的定义、种类及其合法性和规范性。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给予的惩罚。然而,在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中,行政处罚的种类有时会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需要遵守法律确保合法性和规范性。对于超出范围的处罚种类,应当另行下发通
行政处罚中违背公正原则的情况,包括同等情况不同处罚、不同情况相同处罚以及违反公正的程序等方面。文章还介绍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有关内容的规定。人民法院会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处罚不服提起的诉讼,但某些情况如国防、
法规、规章在行政处罚设定权上的辅助性和过渡性问题。其设定权受到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制约,只能在特定情况下行使。地方规章设定权的行使也必须在无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同时,法规、规章设定权的辅助性和过渡性表明其是不规范的权力,与现代行政法治原则相悖。随着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