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主体的内涵及性质
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学理论对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行政机关、法律规范授权组织的归纳与概括而形成的,是指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该行政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效果的社会组织。
行政主体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概念,也是一个法律概念。尽管目前法律规范中没有直接使用这一专用语,但行政法学中的行政主体并非纯粹的理论概念。一方面,行政主体是根据行政法律制度对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的法律规定与要求进行总结与提炼的结果,例如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对行政行为主体要求的规定。另一方面,对行政主体概念的理解及其条件、范围的界定,直接涉及行政主体在行政执法与行政裁判制度中的确认与适用,决定行政法律关系的判定、行政行为的效力及法律责任的承担。
也有学者认为,行政主体在我国并非法律概念,而主要是一种行政法学的概念,它是行政法学为研究行政法律关系而对关系参与人进行抽象而创制的概念。
(二)行政主体概念存在的理由
在我国的行政法学研究中,一直以来都是以行政机关、行政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而没有从行政主体的角度进行研究。然而,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行政工作人员是不可等同的。行政法学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哪个行政机关有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也就是哪个行政机关能够成为行政主体。因此,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这一概念的存在,既基于实践的需要,也是行政法学对实践的抽象概括。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作用、原则、种类和格式。公文用于传达、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政策、法令等,对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公文处理需遵循精简、实效、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确保机密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文章还介绍了常用公文种类如命令、指示、通知等,以及公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首先讨论了第三人能否作为行政复议申请人直接提出行政复议的问题。接着明确了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是权利也是义务,并讨论了行政复议决定书应否送达第三人。最后,从行政复议法的立法本意和宪法理论依据分析了第三人作为行政复议申请
乡镇人民政府是否可以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问题。行政不作为定义为行政主体未履行法定职责的消极行为。乡镇人民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具有行政复议职能,并需承担一定的行政复议任务。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不服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可以向直接管理该
被审计单位对财务审计决定的申诉程序。被审计单位不服审计决定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进行申诉。行政复议范围包括定性、处理、处罚和暂停拨付款项等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由广州市审计局或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等处理。行政复议时限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