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 > 我国行政诉讼立法应采取的对策有哪些

我国行政诉讼立法应采取的对策有哪些

时间:2020-05-25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2400

以日本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为借鉴,英美法系国家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为参照,结合我国行政诉讼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我国行政诉讼立法应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行政诉讼法应以概括的方式规定,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为“谁主张,谁其次,以列举的方式规定,在什么情况下举证责任务负,对哪一类的行政行为由主张者负主要的举证责任或反驳者负主要的举证责任。如:当事人对于诉讼程序法事实上的争议,谁主张,谁举证;当事入主张行政程序违法,一般由被告负主要的举证责任:当事人主张授予权益为请求权的基础事实,主张者负主要的举证责任;不作为行政案件中,原告就其申请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被告对其不作为的合法性负举证责任等。

总之,举证责任的分配在行政诉讼中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行政诉讼价值目标的顺利实现。笔者在这里只谈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从而使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和行政诉讼价值目标得以更好的实现。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管辖分类及其在法律中的应用

    管辖在法律上的分类及其在运用中的分类。法律上的分类包括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中的管辖和刑事诉讼中的管辖。运用中的分类则包括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文章详细解释了各类管辖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 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的区分

    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传来证据)的区分。原始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比派生证据更可靠。法律依据方面,我国三部诉讼法均规定了证据的分类,包括物证、书证等,这些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根据。

  • 全面、系统地进行认证

    行政审判中的认证问题,强调人民法院应以全面、系统的方式分析和认定证据,不应简单排除存在瑕疵或违规收集的证据。同时,明确不同情况下证明标准的应用,如优势证据标准、明显优势标准和排除合理怀疑标准。文章还强调了正确处理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关系,法院在认定法

  •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性质

    行政诉讼中证据的性质及其分类。包括书证书证、物证、视听材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以及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这些证据在行政诉讼中被广泛运用,以证明案件事实和解决行政争议。法院在审查证据时需客观对待,综合研究审查,以确定是否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 赡养中法定代理人能作为被告吗
  •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保全
  • 受害者请求国家赔偿由哪个司法机关受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