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书证和物证的质证
对书证和物证进行质证时,当事人应出示证据的原件或原物。但当事人出示原件或原物存在困难且经法庭准许,可以出示复制件或复制品。如果原件或原物不存在,可以出示其他证明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一致的证据。(二)对视听资料的质证
当事人原则上应向法庭出示视听资料的原始载体。视听资料应当在庭审中播放或显示,并由当事人进行质证。(三)关于证人出庭作证问题
对证人进行交叉询问是审查证人证言必要而有效的方式。一般情况下,证人应当在庭审中作证,并接受当事人的询问。我国法律规定,凡是了解案件事实的人都有出庭作证的义务。必要时,原告或第三人可以要求相关行政执法人员作为证人出庭作证,包括以下情况:(四)对鉴定意见的质证
在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时,当事人可以要求鉴定人出庭接受询问。如果鉴定人因正当事由不能出庭,经法庭准许可以不出庭,由当事人对其书面鉴定结论进行质证。对于出庭接受询问的鉴定人,法庭应核实其身份、与当事人及案件的关系,并告知鉴定人如实说明鉴定情况的法律义务和故意作虚假说明的法律责任。如果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涉及专门性问题,当事人可以向法庭申请由专业人员出庭进行说明,法庭也可以通知专业人员出庭说明。必要时,法庭可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对质。当事人对出庭的专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学历、资历等专业资格有异议时,可以进行询问。由法庭决定其是否可以作为专业人员出庭。专业人员可以对鉴定人进行询问。为了实现司法公正,要求法官及诉讼参与人必须遵循统一且明确具体的证据规则,并清楚其特点及特殊性,以便于查清案件事实,进而实现全部的司法公正。因此,行政案卷证据是行政诉讼证据的主要形式。行政诉讼证据的这个特征要求有更严密的规则来规范行政行为。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由申请调取证据的当事人在庭审中出示,并由当事人质证。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证据,由法庭出示,并可就调取该证据的情况进行说明,听取当事人意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第四十三条
为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地审理行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行政审判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一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和第四十三条的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供
行政诉讼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一切材料和事实。现场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与行政案件有关的现场情况及其处理所做的书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