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 > 行政诉讼二审新证据的认定是如何的

行政诉讼二审新证据的认定是如何的

时间:2024-02-04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2488

二审中新证据的审查:保障诉讼公平,规范诉讼秩序

一、逾期举证的证据失权原则

根据《证据规则》,逾期举证一般会导致证据失权,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不会发生失权后果。然而,在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过程中,引入了“负担额外的证明责任”原则,即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有正当理由时,可以作为失权的例外情况,但当事人需要证明逾期举证的正当理由的存在。新的司法解释也遵循这一思想,以保障诉讼公平,规范诉讼秩序。

二、二审中新证据的审查标准

在二审中,对于新的证据的审查主要根据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主观过程程度,判定是否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根据过错程度的不同,适用不同的责任和后果。具体审查如下:

1. 当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证据的情况。原则上会发生证据失权后果,但如果该证据涉及基本事实的证明,则不会导致失权后果,但会受到训诫和罚款。

2. 当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证据的情况。在这种情形下,不会发生证据失权后果,人民法院应该采纳该证据,但会对当事人进行训诫。

3. 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要求其赔偿相应损失的责任。如果对方当事人要求赔偿因逾期提供证据而产生的交通、住宿、就餐、误工等费用,人民法院可以支持该要求。

三、二审中新证据的认定

二审程序中的新证据包括两种情况:

1. 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

2. 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然而,2012年《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对逾期证据予以放宽,不必然导致证据失权的后果,实质上扩大了新证据的范围。人民法院需要审查逾期证据是否符合新证据的条件,并得出结论。虽然《证据规则》没有明确对逾期证据进行审查或有关程序上的要求,但审查的内容隐含在判断新证据如何使用的条文之中。在二审程序中,如果逾期提供的证据理由成立,则可以将其视为二审的新证据。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诉讼法中的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法中的诉讼程序。包括一审、二审和执行阶段的内容。一审中,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复议决定不服或复议机关逾期未作决定,可在规定时间内提起诉讼。直接起诉必须在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诉讼程序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和裁判。二审是上级法院对下一级

  • 行政诉讼的范围和类型

    行政诉讼的范围和类型,涵盖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对行政主体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行政行为不服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多种情况,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的确认、行政征收、行政不作为、侵犯经营权、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等方面。

  • 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和程序

    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和程序。包括申请期限、适用范围、市人民政府管辖范围、涉及已立案的人民法院的处理方式、申请要求以及联系方式等。申请人需明确提出复议请求并提供相关事实根据和理由,留下有效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行政复议机关核实情况。复议机关以收到申请并

  • 未经质证的证据是否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未经质证的证据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地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证据必须经过质证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但也有例外情况。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发表质证意见,法官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纳该证据。在实际审判中,也存在不经当庭质证的例外情况,法官会对证据进

  • 教师解聘与教育申诉制度
  • 行政诉讼中的认证规则
  • 行政诉讼二审新证据的认定是如何的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